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术课《喜怒哀乐》的听课体会

(2009-04-02 09:15:47)
标签:

喜怒哀乐

人物表情

好课

作业表

一堂课

杂谈

分类: 教学心语

美术课《喜怒哀乐》的听课体会

   张向荣老师执教的《喜怒哀乐》是五年级美术课程中的一堂写生体验课。整堂课的设计新颖独特,流程自然流畅。学生学得既带劲富有趣味性又收获多多,不失为一堂好课。

   张老师的课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美术知识;陈老师的课具有拓展性,课堂中体现了人文教育的思想,让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林老师的课亲切、自然,清晰。

创设情境,让学生跟着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感受根大头儿子的喜怒哀乐,是本课的一大亮点。说实在的,类似的有关人物头像的写生课听了不在少数。张老师并是让学生的心情跟随大头儿子一起起起落落。这样的设计,无疑给本课一开始就奠定了很好的基调——让学生能在很愉悦,饶有兴趣的氛围中,去感受、去体验各种心情和随之产生的各种表情——“小镜子”这个工具起到关键作用,学生通过它,观察到自己各种表情的变化特点,同时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了观察的乐趣同时,也感受了创作的乐趣,并且,能挖掘了平时不注意的生活的细节之美。

    教师的语言在本课中也是一大亮点。一堂好课,除了好的设计,教师的个人风采更是对课的一种更好的诠释。美术是追求“美”的学科,但很多美术教师在课堂语言贫乏,即使课的设计再好,无数次重复的用词和干巴巴的表述,也会大大削弱课的表现力,乃至课堂效果,而本课,我所感受到的,是教师的语言如涓涓细流,亲切自然,丰富而生动。如一开始,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时,用了这样的语句:“……她用眼睛跟大头儿子交流,大家愿不愿意跟大头儿子一起,去感受他的喜怒哀乐?”这样亲切的语言,没有哪个学生听到不会被吸引起来的。又如,教师除了让孩子用词语表达作品上的人物表情外,自己还补充了一串非常生动的形容词:“……眉头是皱皱的,眼睛是迷离的……大惑不解……复杂的……”让孩子能从中体验到更多人物的心情变化,从而能更好的去理解人物表情变化,在请学生观察大师作品时,讲到某个技法,老师用了“涂抹”这个词,让学生明白表现技法的同时,也让大家体会表现时放松的心情和作业表现时画面的“详略”对比,这是个用的非常巧妙和到位的词语。这样的语言,为孩子们的作业氛围起了一个铺垫作用——让学生在充满感动,乐趣(兴趣)和兴奋的心情中,去完成自己的作业,作业效果无疑是明显的。这堂课除了语言对教师的重要性外,我还深刻感受到一点教师个人素养,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与否,功夫在40分钟以外,当个好老师,当永远学习,完善自己。

   当然,没有一堂课是绝对完美的,本课堂在设计中,若让学生感受与互动更多一些会更好。还有,作业时强调了优点,忽略了缺点,这点上可以改变一下,学生收获会更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