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身边的一个巨大核弹即将引爆-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

(2010-04-05 15:36:51)
标签:

教育

题记:如果下面转载的新闻报道是真的,大家就该认真地考虑一下:2012事件有可能是真的,而且,离我们已经很近很近了。

请大家去核实一下这些事实吧。当然,也请各位做好准备-----无论您选择了去面对死亡,还是选择了活在世界上做一点事情。无论是何种选择,都要开始倒计时了。留给大家的时间好像已经不多了。希望这只是一场虚惊。

 

 

我们身边的一个巨大核弹即将引爆-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超级火山

   现在,在2010年,在我们身边的一个巨大核弹即将引爆,它就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超级火山,太阳风引发的地磁暴很有可能引爆它,下面是详细资料.

黄石国家公园超级火山点的地震次数,日期及震级

数据显示,1月11日到1月15日,地震还是每天两三次,震级只在1级以下,从17日开始地震开始频繁,17日八次地震,最高2.7级,18日已经13次地震,最高3.4级,而19日截至美国时间晚上21:00:20 MST 2010,已经有12次地震,最高3.5级别,这显然是很不正常的。
请大家注意,这种地震和大型板块地震是不一样的,他是岩浆活动引起的,震级如果密集频繁并且强度增大,则意味着岩浆活动不稳定。
美国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已进入喷发周期
2012”影片从美国黄石公园出现地热异常现象开始描述,直至黄石公园伴随着地震而喷发火山,引起山崩地裂、惊天海啸,演绎了一场“世界末日”的惨烈景象。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将黄石公园的地热异常现象及随之而来的火山喷发作为“世界末日”的源头,绝不是凭空想象的虚妄,而是有所根据的描述。
      美国黄石公园是美国、也是全球第一座国家公园,位于美国西部怀俄明、爱达荷、蒙大拿三州交界处,坐落在北落基山之间的熔岩高原上,平均海拔达2438米。占地约8956平方公里,比武汉市面积还要大。其面积主要分布在怀俄明州,占96%,向西北方向延伸到蒙大拿和爱达荷州。
      美国黄石公园在火山爆发中形成,大约每隔60万年周期性喷发,现已进入喷发周期。
      黄石公园是整个“大黄石生态系”的核心地区,而“大黄石生态系”是地球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温带生态系。6000万年以来,黄石地区在地质年代里多次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大的火山爆发发生过三次,有的说最后一次爆发大约在两百万年前,有的说在60万年前。不管怎么说,一次次巨大的火山爆发,尤其是最后一次火山爆发,从火山口中喷发出来的物质将这里大约近9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全部覆盖,厚度超过1500米,形成大片的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形成现在海拔2000多米的熔岩高原。
      英国专家预测,美国黄石公园地底下的超级火山大约每隔60万年喷发一次,而自上一次喷发至今已有64万年。
      美国黄石公园地下是一座“超级火山”,潜藏着摧毁地球的超级能量,其喷发的岩浆能够埋没半个美国。
      黄石公园是躺在美国心脏地带的“超级火山”。其地质活动剧烈,地下岩浆含有大量二氧化硅,能将巨量的爆炸性气体凝固在岩浆内。一旦气体和岩浆凝固在一起,就会导致大规模喷发。其喷发的威力可能超过至今最高等级的火山喷发规模。
      1883年8月26日爆发的喀拉喀托火山为第6级。其爆炸声在3200公里之外的澳大利亚都能听到,爆发炸裂了喀拉喀托岛,超过19立方公里的岩浆和尘埃喷向空中,三分之二的岛屿顷刻消失。其激起的海啸摧毁了爪哇和苏门答腊沿岸的村庄。
      1980年5月18日爆发的圣海伦斯火山(美国)属于第5级,威力骇人听闻。其释放出的能量、强度是广岛原子弹爆炸能量的700多倍,地下水、融雪、流动冰、土壤以及火山岩屑混合成的泥浆沿山体倾泻,碎岩落到了斯皮里特湖,将湖底抬升了近90米;冲击波的时速达到1000公里,所到之处的一切荡然无存。其时,火山周围持续不断雷鸣电闪,黑色的火山云覆盖了整个天空。
      “超级火山”的喷发可能达到8级以上,喷出的火山规模可达3亿立方米。地球上最后一次“超级火山”爆发大约是在7.4万年前,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的托巴地区,如今那里仍留有一个104公里长的巨洞。据估计,那次“超级火山”爆发时,喷出了大约2334立方公里的火山灰。由此形成的硫酸烟雾遮蔽整个地球达好几年时间。科学家估计,那场“超级火山”爆发后,地球上只有几千名幸存者。据专家称,只要地球少数几座“超级火山”中的一个喷发,就将会给世界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届时,天空将变暗,黑色的酸雨将杀死地球上的大部分植物,地球将会进入一个类似核冬天的可怕境遇。一旦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喷发,其岩浆能够埋没半个美国,其火山灰最远可飘至丹佛市。
      黄石公园地下活动至今仍未停止,在超级喷发尚未出现之前,会不断抛出小炸弹。平时看起来水火不容的力量似乎和谐地同时工作,表面休眠中的火山将地下的水体加热煮沸,形成奇异的化学反应,不停息地溶解着岩石层,引起象温泉及间歇泉那样的地热现象。当这种现象达到超级火山爆发的限度,其喷发力可将岩浆喷到25公里的高空,引发剧烈的山崩地裂,引发大面积地震和惊天海啸,从而带来遍地浩劫,毁灭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其如果喷发,美国能否劫后余生,不得而知。
      黄石公园黄石公园地底热能出现异常现象,这座“超级火山”已经显现爆发的先兆。
      黄石公园这座超级火山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爆发过,但其爆发的脚步声似乎渐行渐近。
      今年7月23日以来,黄石公园关闭了园内部分地区。官方的解释是,黄石公园地底热能出现异常现象,担心溢出灼伤游人。8月7日,美国地质勘探局内部报告称,美国科学家将在公园内安装临时地震检测网络、全球定位系统接收仪和高灵敏测热液温度器等。3天后,《丹佛邮报》称,美地质勘探局地质学家利兹发现黄石湖的湖床底部隆起了一个高30多米、长600多米的“大包”。8月24日,美国犹他州大学地震站测到公园南门东南15公里处的地底,发生了4.4级的地震,这次地震“非同寻常”,震源离地面仅0.834公里!为此,美、英地质专家发出警告,黄石公园地底热能出现异常现象,很可能正是该处“超级火山”即将苏醒的先兆!
      由此看来,《2012世界末日》中所渲染的“世界末日”源于美国黄石公园火山爆发,以及其威力引发的山崩海啸,绝对不是毫无根据的危言耸听!超级火山爆发对地球的破坏程度可能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威力的10倍。一些足以引起全球性影响的小行星每隔4万-5万年便会向地球发起冲击,而超级火山的爆发频率大约是小行星撞击地球频率的10倍。

      美国黄石公园上一次造成巨大火山口的超级火山爆发,每秒威力相当于1000颗广岛原子弹。当超级火山爆发时,熔岩浆和炽热的火山热流(就像是大型飓风,只是热度高到惊人)会以飓风般的威力将周围的地区烧焦殆尽。火山碎屑流——由灰烬、石屑、气体组成,被加热到800摄氏度高温的致命浓烟,化做滚滚灰色云团横扫大地,用数百米厚滚烫、沉重的碎屑填满整条整条的山谷,如沥青般粘在一度生机盎然的土地上。

      而这还不是黄石火山最凶恶的时刻,210万年前的一次喷发威力是它的两倍多,令地面留下了一个方圆几十公里的深坑。在这两次喷发之间的130万年前,还发生过一次规模稍小,但同样具有毁灭性的喷发。英国有科学家用计算机做了模拟试验,如果黄石公园超级火山爆发,3-4天后,大量的火山灰就会跨过大洋到达欧洲大陆。电脑模型甚至形象地模拟了火山灰和气体从黄石公园外流的路线,预示了黄石公园超级火山的爆发将影响3/4的美国国土。最大的危险在方圆1000公里的地区内,这里90%的人口无法幸免于难。大部分人会因为吸进的火山灰在肺里固化而死亡。甚至美国的东海岸也会覆盖1厘米厚的火山灰。

      “火山严冬”

      ●地球气温下降5-15摄氏度●地球进入了“冰川时代”

      每一次爆发,整个星球都能感受到超级火山的能量。火山喷发出的硫化物一路爬升到同温层,与空气中的水分子混合,生成液态的硫酸微粒,这些微粒聚集在一起形成反光层,使天空呈现出刺眼的光亮,同时将太阳光散射回太空,地表因得不到太阳光的照射逐渐变冷,并最终被拖入漫长的冰期,由此形成了“火山严冬”。
多巴超级火山的爆发使随后的一个千年中气温持续下降,甚至在下一个千年间使地球进入了“冰川时代”。仅格陵兰地区冰雪的厚度就增加到1600多米,逐渐演变成格陵兰冰川大陆。
   根据计算机预测,如果再有一次超级火山爆发,地球年平均气温会下降5-15摄氏度,北极地区会下降12摄氏度左右,赤道附近可能持续两三年的积雪。这样的寒冷气候会持续6到10年,然后才逐渐恢复正常。●吸入大量火山灰致死●食物链中断

   75000年前爆发的多巴超级火山几乎夺走周边地区所有生物的性命——厚厚的火山灰席卷而来,一旦进入动物的肺中,将造成血管的破裂;灰烬与肺里的湿气混合,变成类似于水泥的浆状物质,最终使生命窒息死亡。

   当时生活在深海中的有孔虫类也没有逃脱这场全球性灾难。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地表植被在极度严寒的环境中纷纷凋零、衰亡。食物链的基本环节中断,人类和其他动物因为饥饿而大量死亡。冰雪覆盖下的地球陷入漫长而萧条的“寂静期”,全球人口减少到几千人。


 

推荐大家看一个真实的电影:BBC拍的【超级火山】。这完全是根据真实的科学条件拍摄的,只是怕大家恐慌,所以把灾难的实际影响力缩小了十倍左右。这个电影也说:黄石火山已经到了喷发的周期,随时可能爆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