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露头剖面专题片

(2022-03-13 08:45:43)
标签:

地质剖面

电视专题片

拍摄记忆

分类: 散文

                         〔散文〕李建学

 曾经两次参与组织和拍摄制作过鄂尔多斯盆地地面露头剖面专题片。

 第一次是在1994年初夏,为配合“盆地工业制图”科研项目,我扛着一部松下M9000微型摄像机,使用普通录像带,拍摄了科研团队考察剖面的过程,制作出上下两期的电视专题片。

 那一回,我们从甘肃庆阳南下陕西淳化;首先考察了铁瓦殿剖面,接着向东考察了韩城剖面,再东渡黄河考察了河津和临汾剖面;最后北上山西离石地区,进驻柳林县,重点考察了成家庄剖面。

露头剖面专题片
    柳林成家庄剖面比较典型,应该是地质界最著名的露头剖面之一。在那条十多公里的山沟里,我第一次见到倒地如大树的硅化木,还有各种煤层。那时候初学摄影,用雅西卡135相机,煞有介事的拍摄了一位来自山东嘉祥县满脸皱纹的老石匠。那些年“跑剖面”,团队都要带干粮。有时也就近找人家搭伙,烧开水甚至做饭。一天中午,我们在一处有五姊妹的人家搭伙,顺便给最大的两姐妹拍了合影。回来以后,我把亲手冲印的水平很一般的黑白照片,分别邮递给石匠的老家和成家庄的两姐妹。

 那一回,是自己学习编辑制作电视片。在长庆电视台师傅的指导下,我跟解说词撰写人员一句话一句话的找画面;以秒为单位,把图像插入配好音的录像带。侧重技术资料的片子做成后,仅在项目组人员间播放。

 20025月,搬迁西安近4年的研究院决定成立摄制组,系统拍摄鄂尔多斯盆地地面露头剖面专题片。我和20多名技术人员分4组历经两年,大体上绕盆地走过一圈;拍摄了大量素材,制作完成4部专题电视片,以VCDDVD的形式,下发油气勘探开发科研室学习参考。这些以人文内容和地质剖面相结合的纪录片,曾在长庆电视台滚动播出。

露头剖面专题片
    这一次,拍摄制作工作主要由电视台专业人员承担。作为组织者和辅助摄影师,我全程参与了拍摄;除了拍一些大画幅图片,也拍摄了不少素材画面。使用的照相机,是一架潘太克斯645光学相机;摄像机已升级为使用数字录像带的索尼370P摄录一体机,跟专业设备差不多。

 第一期“上古生界柳林成家庄剖面”,我们从西安向东进入山西,因为要体现人文元素,沿途拍摄了黄河壶口瀑布、吕梁山等镜头。到成家庄的时候,某天于一小学校门口稍息,找开水的同事领来一对专门为学生做饭的姐妹;姐妹俩帮我们泡面时,说起多年前见过拍电视的往事,还有收到照片的惊喜。“没想到真的递来了,就挂在我家相框里。”当年的小姑娘已经长大了,我一点都没有认出来。第二天,拍摄团队走进她们家;我们带着超市里买来的面条,还有啤酒和凉菜。团队每天钻山沟拍摄,留下驾驶员帮她们做饭;中午回去聚餐,五朵金花都在照顾我们。万没有想到,自己买邮票给老石匠和两姊妹递了照片,竟然成为他乡遇故知的欣喜。

露头剖面专题片
    第二期“中生界剖面”,重点拍摄了长庆产油的主力层三叠系延长组,主要在陕北延安、佳县和神府煤田等地拍摄。家喻户晓的宝塔山,脚下就有露头;绥德县著名的“千狮桥”,即用延长组开采出来的岩石造就。我们拍摄了延长县永坪镇的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还去了“日出扶桑”的白云观。回头从陕西铜川到甘肃平凉,拍摄了芮水河剖面,崆峒山剖面。

 第三期“下古生界剖面”,重点拍摄了长庆产气的地层露头。我们西去宝鸡峡一带考察断裂带,第一次贴近秦岭(盆地南缘)取资料;然后一路北上从岐山到六盘山,从庆阳到惠安堡,沿途拍摄了青铜峡一带的露头,随后穿越银川,拍摄了贺兰山剖面;再进入内蒙乌海,拍摄了卓资山剖面。卓资山荒无人烟,古生物化随处可见。这一期20多天,我们一路向北拍摄了包头剖面,再南下拍摄了成吉思汗陵;然后向东走黄河晋陕大峡谷,于偏关县转场,北边拍摄了大同剖面,东南拍摄了悬空寺所在的剖面。

 第四期“侏罗系剖面”,主要拍摄了长庆最早开发石油的地层露头,更多的拍摄了采油井站和一些生产图景。在安塞谭家营,拍摄了著名的“塞一井”;在庆阳马岭镇,拍摄了长庆最早出油的“庆一井”。顺便去了第二采油厂的南102井站,拍摄了我实习期间熟悉的采油树。

露头剖面专题片
    专题片完成以后,陆续下发科研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给档案室做了备份。四期片子看过来,对盆地主要地质剖面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这件事早已成为过去,当初带领剖面的技术专家也大多退休或调走了。大约15年后,也就是2019年的某一天,看到工作生活中的光盘播放设备正在快速消失,我通过私人关系,找来两名对视频有研究的技术人员,把这四期专题片转换成电脑视频,并在可控的范围内做了几次推广,鼓励年轻人拷贝回去备用。没有人安排我这样做,也有些多管闲事,但我还是乐此不疲。

 这样做,基于两点认识:一是长庆油田让我三十年来衣食无忧,研究院给我提供了发挥作用的平台,从心底里希望单位越来越好;二是这些凝结着我们心血和汗水的专题片,能给更多的人发挥作用,才是其存在的意义。

露头剖面专题片
    油田在发展,勘探开发的思维和方法也在不断改变。再怎么变,基础的研究特别是这些前人翻过上百年的露头剖面,都需要常去看看,看看有没有新发现,特别是看看还在不在。比如宝塔山下的延河剖面,近些年搞旅游开发,已经不容易走近了。还有一些野外露头剖面,因为铁路公路建设施工,出露的地方也不方便观察了。

 遗憾的是早年没有随记图文的习惯,再加上对地质专业一窍不通,不曾仔细描述拍摄中的技术要点包括逸闻趣事,把那么好的“行万里路”给忽视了。

 双休日清理书柜,要把100多部光盘处理掉。舍不得碎掉这些专题片,尽管已经有了视频备份。

 假如再能参与剖面考察和拍摄,应该会有新收获。最起码,能把沿途的见闻和感悟记录下来;发酵成阅历,丰富自己。

                              

2022313日于西安•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