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娘教子

(2021-10-22 12:11:12)
标签:

秦腔戏

三娘教子

个人感悟

存记

分类: 散文

                                                             〔散文〕李建学

《三娘教子》是一折经典的秦腔戏。

 这一折戏来自全本《双官诰》,也叫《机房训》,据说为明末清初戏曲家李渔《无声戏》中的一回。

三娘教子
    故事讲儒生薛广到镇江去做生意,家中由妻张氏并二妾刘、王氏留守。二娘刘氏生的儿子倚哥尚年幼,有老仆薛保照看。薛广在镇江遇到同乡,托其带500两白金回家。未曾想此人贪财忘义,买了一口空棺材谎称薛广灵柩来报丧。举家悲伤之际,薛保等只好把灵柩运回安葬。随之家道中落,张、刘二人先后改嫁。三娘王氏发誓抚养倚哥,即使靠织布度日,也将儿子送入学堂攻读。有一天,倚哥在学堂被辱骂,说他是无母之儿。倚哥羞愤回家,不愿读书并顶撞三娘。三娘一时管教不下,怒断机布以示决绝。危难之际薛保忠诚显现,哭劝三娘苦心教子。三娘说前比后,以真情打动倚哥。后来薛广在镇江弃商从戎,官至兵部尚书。十几年后,薛倚哥也金榜题名成为新科状元。父子在京城相认,一起荣归故里,并给三娘求回皇帝的诰封。后悔莫及的大娘和二娘找上门来,要认前夫和儿子。三娘劝她们回去照顾好现在的丈夫和子,并坦言“欲尝甜瓜自己种、自种苦瓜自己尝”。

“教子”一折为旦角唱工戏,在秦腔中多单独演出。

 少年时在元龙乡村多次见过《三娘教子》,都看得稀里糊涂。母亲经常用这出戏教育我们,偶尔也罚跪。一个炎热的下午,在后庄里的戏台院,母亲硬拉着我看台上的三娘又哭又唱。唱到动情处,台下的母亲也在抹眼泪。懵懂的我惦记的,却是晚上的露天电影。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看懂了《三娘教子》。

 三娘耐心指教儿子的时候,唱词中的故事,多有来路。

 黄香扇枕把亲奉,王祥求鱼卧寒冰。

 商骆儿连把三元中,甘罗十二为宰卿。

 前两句出自“二十四孝”,后两句都是历史名人。

“商骆儿”说的是明代首辅商辂(1414—1486);宣德十年举乡试第一(解元),正统十年会试第一(会元),继而殿试第一(状元);权高位重,刚正不阿,卒谥文毅。“甘罗”战国时秦国左丞相甘茂之孙甘罗;自幼聪明过人,十二岁出使赵国,用计谋获得十几座城池;秦王嬴政嘉奖其功勋,授上卿(相当于丞相)之职。

 原来,父亲爱说的“甘罗十二做宰相、周瑜十四统大军”,都来自老戏文。

 长大后出来上学工作,时常思念故乡,慢慢喜欢上了这出简单的老戏。

三娘教子
    再后来,读书多了,发现《三娘教子》在京剧和很多地方戏中都有表现,且故事也不是一种版本。

 另一版本说薛子约次妻刘氏生子薛乙哥。妻张氏生妒,家庭不合。子约往苏州探亲,途中行医救了王义。恰逢皇帝患疾广求名医,子约被荐进宫治病。圣上病愈,封子约为御史,兼理太医院。子约离家后,张、刘二妇偷情求欢,为三娘王春娥撞见。刘氏反诬三娘不良,恨其为眼中钉。熟料王义假冒薛子约行医病死客栈,家人薛宝误为子约运尸回家安葬。张、刘二妇不愿孝忠,随即弃子盗物另嫁。三娘立志坚守,含辛茹苦抚养乙哥靠织布教育儿子读书成人乙哥考中状元与其父薛子约回乡祭祖,且为三娘求回了“双官诰”。

 不管哪个版本,都是传统的“大团圆”结局。写因果报应,表现惩恶扬善。

 一出老戏,真的很老了。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特别是没有艰苦生活经历者,几乎不会看这种悲情说教戏。

 这些年,在电视上看过《三娘教子》,也见识了名家的演唱。看着看着,看出了问题。作为折子戏,通过演唱交代了前因,却并不知后果。如果不是单独演唱,此一折中就没有必要过于重复。折子戏没法表现结果,怎么能说明三娘的功绩?三娘最后得到的“双官诰”,基本上来自如我母亲一样的忠实观众,多为口口相传。她们很少看全这个戏的完整故事,却喜欢好人好报的完美结局

 更重要的一点,是三娘唱到母亲那样的人心里去了。

三娘教子
    看《三娘教子》,总被亲情的唱词感动。

“娘为儿东邻西舍借米面,邻居们把娘下眼观。

 自古道低借要高还,还不上让娘作熬煎。

 朴素的话,深刻的道理。原来母亲说过的诸多规矩,都跟这出老戏有关。

“儿无有奶乳用粥灌,可怜儿一尿一大滩。

 左边尿湿右边换,右边尿湿左换边。

 左右两边齐尿遍,抱在娘怀可暖干。

 你奴才一夜哭得不合眼,抱在窗前把月观。

 如此三娘,不是生母,胜似生母啊。

 三娘王春娥的忠孝贤良,多年来成为民间典范。其实,父母教子有方是一回事,子女能否醒悟是另一回事。戏台上唱的都是美好愿望尤其是苦寒加勤奋就能考中状元的理想,包括成功人士都是孝子贤孙等等,唱戏而已。

三娘教子
                (网络图片,感谢原作者。)

 看《三娘教子》,看到母亲年轻时纺线织布的样子。

 今秋苦短,10月份很少见到阳光。清冷里打开去年12月底在易俗大剧院拍摄的图片,应该是三意社演出的《三娘教子》。恍惚间意识到快一年没有动过相机,连楼下小花园散步也不曾走过一回。腿疾纠缠,没顾上樱花的烂漫,也错过了一丈红的顽强。都穿上毛衣了,连冷艳的秋菊,都要凋谢了。

 一段《三娘教子》,边做饭边欣赏熟悉的唱腔。通俗的人情冷暖,简单的为人之道;真正明白,却并不容易。

                               

2021年10月22日晨于西安•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