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建学
李建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15
  • 关注人气:2,6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河之长》快速见报

(2021-07-23 08:59:26)
标签:

文稿发表

阅读札记

分类: 散文

                                〔札记〕李建学

 昨天下午,微信看到报纸清样图片;我的阅读札记《长河之长》在《中国石油报》文艺副刊<北方周末>“悦读”版发排了。《长河之长》快速见报

 这篇小文原名《读<长河>》,是我5月份读沈从文长篇小说《长河》后写的随感,1515字。7月19日略加删减,以《长河之长》为题微信给编辑备选。没想到3天能见报,这在我30年的读写生涯中见。

 2010年以来,写过150多篇阅读札记;很少投稿,在报刊上发表过的也就《李鸿章的名声》和《快乐的活着安详的死去—读索甲仁波切<</span>西藏生死书>》等不多的几篇。能在《中国石油报》副刊发表阅读札记,是对我的另一种鼓励。

 还没有看到今天的报纸,“悦读”版23日刊发的《长河之长》1400多字,表达了我对《长河》的敬意。能通过报纸把个人的阅读体验分享给更多的人,欣喜

 阅沈从文,能看到人性深处的善良与真诚。读《长河》,能让我们更多的理解生命的珍贵与活着的责任,还有文学的意义。

 感谢<北方周末>。

 感谢万秋老师。

                               

2021年7月23日晨于西安•家中。

 

附:                    《长河》之长

                                          〔札记〕李建学

 一口气读完《长河》,再次被沈从文的小说迷醉。

 这语言、文笔和乡土风情所呈现的湘西旧时代生活图景,社会变迁,人的命运,如是真切。

 怎么到现在才想起读《长河》,早干啥去了啊?

 读《长河》,开始没觉得这是沈先生的长篇小说,一如曾经读《湘行散记》般悠闲。读着读着,读出了其间的意味,才发现他的长篇更具文学魅力。

 上学时读《边城》,后来读《潇潇》和《阿黑》等系列短篇,总想读出“希腊神庙”中的爱情故事,喜欢他的乡土气息,特别是语言,反倒把作者对中国社会和百姓命运的思考忽视了。

 2013年被马金莲的中篇《长河》感动,曾写过一篇《泪流长河》的感想文字。那时候,怎么不知道读沈先生的《长河》呢?不一样的《长河》,都在写百姓的日常生活,写父老乡亲的生存理念,揭示人的命运;虽然各有千秋,思想似乎一脉相承。

 如今读了沈先生的《长河》,才发现几十年来读过的数百部长篇小说,有一大半都是故事情节的纠缠,都无法准确的反映生活的真实,更不能站在主人公的角度考量人物命运。沈先生之所以成为文学大家,原因也许就在这里。

 长篇《长河》其实一点都不长,小说最初由戴望舒在香港报纸上连载的6万字,到1945年第一次出版时的11万余字,其间多次遭到查扣和恶意删减,最长时也就14万多字;1948年开明书店出版的单行本,才13万字左右。我读的这个版本,是摄影家卓雅的配图版;她以众多表现湘西生活的精美图片,尽可能顺应原著内容,一步步陪伴过来,别有风味。

《长河》写于1938年的昆明,其时沈从文在西南联大躲避战乱。国破家亡的间隙,先生笔下的故乡却仍然魂牵梦萦。

《长河》以沅水支流辰河为背景,聚焦小码头吕家坪,描写了抗战全面爆发前橘子成熟季节湘西的生活情景。在看似入乡随俗的叙述里,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暗流涌动,流露着社会变迁对传统习俗的冲击,给淳朴的乡土社会唱了一曲挽歌。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曾设想写第二部,甚至计划写出100万字的系列,却始终没有写出来。小说艰难曲折的命运,并不宏大的叙事,却蕴藏着巨大的文学力量。沈从文给后人描绘了一幅珍贵的湘西生活画卷,至今熠熠生辉。

《长河》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还是先生一贯的“人道”立场,细腻温婉,却把抗战一触即发和“新生活”运动到来之际底层社会的不安和人的忧虑表现得淋漓尽致。大片的橘子园,金黄的橘子,鸡鸣狗吠的柴草炊烟,山水如画的湘西;其间的爱恨情仇,其间的喜怒哀乐,其间人的生活智慧和生命的顽强,都是那么的真切。

 清纯少女夭夭、饱经沧桑的老水手、敦厚不失精明的橘园主人长顺,包括德高望重的商会会长、奸诈顽劣的保安队长等。人物不多,却个个活灵活现。辰河两岸的民风民俗,百姓生活的柴米油盐,顺河下到桃源和常德、甚至过洞庭湖遥望长沙武汉的现代生活气息,顺河上溯到凤凰以西贵州铜仁一带的民族风情,都在这条河上交织。其间的细节描写,特别是人的情感和行为把控;那种分寸感、准确度,特别是人物对话的意味深长,堪称文学高峰,难以超越。

 读《长河》,读出诸多的美。湘西山美水美人更美,美不胜收之外是沈先生的语言之美;美到把80多年前的一段日子,活生生搬到读者面前了;且要领你进去体验,品味人间烟火。

 读《长河》,读着读着,就能心领神会。那种扣人心弦处的恰如其分,愉悦感油然而生。读着读着,读出了散文样的清新和隽永,读出了那种无法言说的文字韵律。沈从文把他淡淡的忧伤,藏在情景深处。

 读《长河》,进一步明确了小说的作用和意义,特别是长篇。如果不能给人些许的美感,无法对读者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启示甚至帮助,也就不必劳神费力的堆积几十万字了。

 沈从文的经典作品,在不同的时代历经被审查和删减的磨难,也许是成就其不朽的必然。好在时间能说明一切,尤其文学作品。

 读《长河》,读到意味深长。

                               

2021年5月30日晨于西安•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