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李建学
浆水是天水东部山区最常见的农家佐餐副食品,表现形式是一种用面汤发酵成酸味的存储菜。
二十岁前,浆水几乎是喂养我长大的基本食品。后来离开家乡出来上学和工作,离浆水远了十多年。贾平凹说:“人的胃是有记忆的”。进入大城市的我虽然不常见浆水,却忘不了那种故乡的味道。思乡的日子里,不仅写过散文《浆水豆腐》(《法制文萃报》发表并获奖),写过《浆水鱼鱼》,也在不少小说里以浆水为亲情叙述过生活细节。
四十岁以后,总是惦记故乡的味道,时常怀念跟母亲在一起的日子,就把浆水逐渐引入了家庭生活。不仅自己做浆水,还给朋友们送浆水,偶尔也请几个老乡在家里来吃浆水面。
最近三四年,浆水已经成了我简单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天看到署名加又的微信图文——《古城话古话天水》,他对浆水做过一些考证,摘几段备用。
1、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台词中,窦娥说:“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
从这句台词可以看出,浆水饭至少在元代已经是平民百姓的家常便饭。
2、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容我与侍郎一椀浆水,烧一陌纸钱咱。”上坟祭奠都用浆水,可见在古代食用非常普遍。
3、李时珍《本草纲目·水·浆水》﹝释名﹞引陈嘉谟曰:“浆,酢也。炊粟米热,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味酢,生白花,色类浆,故名。”
4、浆水的历史据说可以追溯到周朝。推算下来,浆水一定在华夏民族饮食文化中有过举足轻重的地位。材料易得,储存时间长,青黄不接时可堪大用。
5、在几十年前,北方大部分地区都食用浆水。我所了解的如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郊区以前都有食用浆水的习俗。把新鲜的蔬菜放在发酵的面汤里,是一种储存蔬菜的好方法。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更愿意选择新鲜蔬菜,逐渐放弃了这种储存方式。
6、现在天水的浆水,已经变成地方特色菜品无处不在。被做成了一个酸菜产业。市售的灭活袋装浆水,家常的酸菜饼,饭店里的酸菜白肉、酸菜火锅,不一而足。
7、近几年风行的植物酵素,归根结底和浆水是同一种东西。建议天水人民千万别花冤枉钱买酵素,也别斥巨资购买天价酵素桶,您自己家的浆水缸已经相当不错了。浆水,乃是酵素的老祖宗也。
深以为然。
这两年消化功能衰退,上班时间在单位用早、午两餐,尽可能不吃肉蛋之类,却无法从隔三差五的酒肉纠缠中走出来。于是,只要在家做饭,尽可能做浆水饭,且主食多用玉米面粉;不仅有助于消化,也能平衡营养过剩。
一夜宿醉,早起有一碗浆水面疙瘩汤或浆水面条慰问肠胃,有助于酒劲消退之外,人也很快“活”过来了。
因为浆水,凡俗的我,倍感老先人的好。
2020年11月14日晨于西安•家中。
浆水面,佐以炒韭菜,还有香菜和蒜瓣,满心故乡的味道。
调和馓饭是浆水的另一种亲情表现,炒土豆丝好下饭,却没有元龙麻菜的美。
即使吃米饭,只要有一碗浆水面疙瘩汤,也是母亲的味道。
那天请来两位三十年前的老乡校友在家里吃饭,备了怪口味酱牛肉和几样小菜,还有一点酒。最受欢迎的,却是这几碗浆水面。
炒豆腐就调和馓饭,有点故乡的意思了。那些年的麻菜炒豆腐,才是真味。
玉米面浆水疙瘩汤,童年的“夹疙瘩”,作为开胃汤最能消解营养过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