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太兴山

标签:
秦岭终南山太兴山踏雪越野存记铁庙 |
分类: 散文 |
逃离雾霾,远遁秦岭山中。踏雪太兴山,感受短暂的清爽与安宁。

太兴山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杨庄乡所在的秦岭一隅,距西安市区40余公里,属七十二峪之库峪。
太兴山由香炉峰、东西腊台山、天门峰、无量遥、望主峰等构成,最高处望主峰——铁庙底座海拔2340米,可与武当山金顶媲美,有“铁顶武当太兴山”之誉。铁庙就是一座生铁铸就的小房子,独立石峰绝壁顶端,问道自然。
太兴山险似华山,秀如黄山;群峰挺拔,大树穿天;一些垭口和峰顶有隋唐以来不断承袭的观庵庙宇,久为道教圣地。
到太兴山越野,踏雪寻趣;穿山间野道,纵情于密林曲径,亲近隆冬的终南山;吸氧,洗肺,养眼,舒心。
我们于一处叫做割岔沟有七八户人家的小山村开始进入林海雪原,踏着薄薄的白雪顺沟而上。沟里开阔处有石块砌成田埂的层层梯田,当然是农业学大寨时期的产物;田地都荒着,塞满杂草甚至灌木。越往高处走,梯田越窄;尽头的山沟里,长满粗大的杨树,应该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封山育林的成果。

山沟里的积雪渐渐厚实,很多地方没过半膝。溪水清脆的滴打着结冰的山石,小冰挂到处都是,大的冰瀑也不时出现在两侧的山坡石壁之上。喜鹊在树上欢快的唱着晨歌,暗流在路边的雪底石缝里汩汩涌动。寒气逼人的谷地,溪水却没有完全冻结;巨石阻隔积聚的水潭上,漂着一层轻轻的白气。
一路攀升,随着溪水的声响变弱,白杨树没有了,山核桃、椴树和密实的灌木交织成真正的林区。等到粗大的布满刀口的漆树进入视野,山路逐渐立起来。
太兴山徒步路程不长,单程也就10公里多一点。因为短,在谷底时间不长就爬坡,且坡度急剧陡峭。山坡上雪薄,多为石块交错的羊肠小道。阳坡的雪在融化,阴凉处的雾凇成为焦点。各种树木上积雪不多,却挂满晶莹剔透的林霜,似透明的铠甲,包裹着蛰伏在冬季的植物枝条和干枯的叶子。少年时砍柴,把这种冰冷的现象叫做林霜。后来听说这个叫做雾凇,应该如冰雾一样亮在高大的松树上,才准确些。
峭壁上的青松玉树临风,翠绿的松针银装素裹。一阵风来,细碎的雪粒子天女散花,只可惜抓拍的效果不够体现看到的情景。

爬上第一道垭口,山风强硬。躲在石头的道观屋檐下,才发现山的另一边风采依然。极目远眺,红墙碧瓦的庙宇坐落在层林尽染的山间,忽隐忽现的石台阶俨然玉带,原来早已开发了森林公园。
第二处比较高大的道观在山间平台,有气质迥异的道士值守。几拨驴友寻找避风处野餐,道士很客气的邀请他们在有神像高居堂上的大殿里打尖。从小敬畏神灵,当然不会在大殿里喝酒吃肉。我们一拨人躲在道观背后一处向阳的树林中,其实就在上山的路上,找到雪化过的草地烧水做饭;啤酒就酱牛肉,午餐休整。

第三处小庙藏在背阴的石阶之下,里面有神像默立;面前摆放着未燃的香火,却如第一道垭口的道观,没有人迹。
这个小庙门口正对的石山,就是终南第一峰,有一副大红的题字,刻在石壁上。积雪覆盖直立的攀山小道,有点华山的意思了。窄小的石台阶,很多路段特别是盘道拐弯处,石台阶塌陷,找不到完整的路。最危险的一段在侧面的石壁上挂着冰凉的铁链,很多人也望而却步。要不是给同伴送食物,也惦记着传说中的铁庙,我也不想上去了。四肢着地才爬上去几十米,双腿就开始打颤。
在朋友的帮助下套上冰爪,却无暇身前身后的风光;小心翼翼爬上来,山顶上是一座大的道观。道观两进院子,大门的门楣上有太兴山三个红字。也就是说,爬到有第四处庙宇的地方,差不多算是登上太兴山了。

在这座道观无量殿山墙的背后,才发现还有四座庙宇由近及远依次排开。最远最高的小房子,就是铁庙。因为积雪,也因为时间,我们无法亲近不到一公里的铁庙,却看到了难得一遇的云海,看到了太兴山的绝崖峭壁,看到大雪压青松于石峰的壮观,感受到太兴山的华山之险、黄山之秀和武当山金顶的奇特。当然,太兴山是铁庙,应该是铁顶。
假如没有那座铸铁小庙,太兴山必然失色。据说秦岭分水岭处一位卖凉皮的小贩,尽心建造了这座铁庙,并用人力背上悬崖绝壁,成就了太兴山的深度。

返程无须多少体力,却要小心谨慎。积雪覆盖的石块路上,不时有暗洞;阳坡残雪消融的地段,泥泞湿滑。倒是那条长长的大树密实的割岔沟,实实在在的白雪世界。走在寂静的山林里,听踏雪的声音,头顶乌鸦凄惨的飞过,却没有丝毫的怯意。上山的时候人喊马叫,间或拍摄喜欢的景物,急着赶路,更担心阳光会消化高处的雾凇,走得快了些,没有认真的感受走在深雪中的心境。下山走得轻松,独自享受一段两三公里的深雪山林,慢慢走,仔细看,有意踩在没有足迹的雪地里,体验积雪没膝的好;似乎从来没有走过这么深的雪,特别是没有单独享受过如此厚重的雪。

爬太兴山,必须越野,才能感受到这座山的奇美。当然,拍摄云海和日出,应当住下来。无量殿内有宽大的木板铺位,夏天供人过夜。
在太兴山诸峰,在山谷中的割岔沟,一路踏雪。走在皆白的世界里,走在林木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对世外桃源多了一层理解。面对逆境,身处艰难,不仅仅是逃离,更要超然于世。

割岔沟,一个仅有七八户人家的小山村,满是柴草炊烟的农家气息。
野驴队进山前的合影,本次越野长庆油田这边有6人参加,为我见过的同类活动本系统人员最多的一次。
山谷中的积雪,厚实,寂静。
伤痕累累的漆树在寒冬里休养生息。
随处可见的冰挂,传递着隆冬的消息。
悬崖峭壁,临风的松树,飞扬的雪粒子。
侧逆光抓怕随风飘扬的雪粒子。突兀的石峰,顶上的应该不是松树,看不到松针叶子。
第一处垭口,长满雪的油松,玉树。
第一个庙宇,屋顶的林霜,开花的冬季。
垭口下,另一侧山谷中的庙宇,据说已经开发了森林公园。
松塔,雾凇,绿色不失的松针。
第二处庙宇,老母殿。大殿左侧小屋门口站着的就是值守的道士,有些与众不同。
第二处庙宇看到的云海,山峰。
正在消融的林霜,如梅花点点。
阴坡树上的林霜,厚实,细密。
从第四处庙宇无量殿背后的平台上远望,依次有四座庙宇。远处最高的小屋,就是铁庙。
波浪般翻滚的云海,层次分明的群峰,太兴山难得的情景。
山顶绝壁上,大雪压青松。轻松不仅仅能傲雪,重要的是能顶住狂风。
小米手机拍摄的铁庙和云海,宽广视角。
老鹰拍摄的微信图片,这就是第四处庙宇的大门。算起来,我们看到的太兴山,有8处庙宇。最高处,就是铁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