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法课程对中小学生教育功能的挖掘与研究》课题方案

(2009-04-12 04:46:19)
标签:

杂谈

分类: 书法课题研究

   《书法课程对中小学生教育功能的挖掘与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提出
1.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特别讲究形体美和书写艺术。汉字的形体结构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智慧,中国书法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认真学习汉字书写艺术可以养成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促进性格、态度、气质、情怀等内在品质的提高。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其实就是一种人文内涵的外在显现。练习书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养成耐心、细致的习惯的过程,对学生意志的磨练、情操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养成、坚强品格的培养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正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2.教育过程是人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过程,其最终的出发点与归宿应该是人与人的发展。而儿童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人格的完善理应是值得我们最最关注的。但纵观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我们会不经意地发现,应试教育的影响,强调科学技术,崇尚智育第一,追求功利色彩等等,忽视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尤其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电子时代高科技产品电脑的出现,有人认为写字完全可以由电脑代替,写字教学也可以束之高阁了。但“字如其人”“字正人正”,书法教育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因此,中小学阶段要重视写字教学,重视书法教育。
3.21世纪的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教育,它的宗旨是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审美。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书法教育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手好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能使人联想起美好的生活,得到各种美的享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书法教育步入基础教育的课堂,使之成为学生乐以接受的基本科目和教育环节。对中小学生进行书法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更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的培养。
4.当前,我们中小学教师书写技能素养的缺失令人担忧,教师对书法教育的功能的冷漠,对书法的教育功能的了解十分的溃乏。中小学教师中能达到板书要求的人达不百分之二十。因此, 我们对此不得不引起高度的重视,改变当前这种落后的状况。
纵上所述,今天的学校呼唤人文精神,今天的教育迫切需要弘扬人文精神,今天的社会需要具有人文精神、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鉴于以上原因,我们申报此课题,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二、理论依据
1.1992年8月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规定:小学和初中对儿童、少年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得到发展。其中写字教学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且要求大中小学校要注重汉字书写的规范化。
2.近代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中小学校应造就手脑并用,培养在劳力上和劳心上的体脑结合的新一代,认为乡村学校应培养少年儿童具有:“一、健康的体魄;二、农夫的身手;三、科学的头脑;四、艺术的兴趣;五、改造社会的精神。”这里陶行知先生就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性素养的重视及美育的重视。
3.现行的课程标准,是对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的一次课程改革。它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理念。新课程明确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艺术教学(写字教育)。这一要求的提出,对美术、书法从冷淡、轻视的认识提到了一个必要和重要的高度,无疑的具有深远意义。
4.以实践为依据
我市东郡小学,曹家坡小学等学校在多年的书法教育中,尝到了写字育人的甜头。通过对部分勤练书法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进行跟踪研究,发现大部分都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具有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尊重他人的品格,做事专一的精神。这极大地增强了我们进行全面书法教育研究的信心。
三、理论思考
1.理论假设
课题主要根据综合性学习(写字教学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把教育的对象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统一起来,以求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书法教育渗透在教学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知识与素养一个都不能少。并力求探讨一种适合学校实际、适合新课改培养目标、素质教育及美育教学需要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而更好地营造充满人性化、活力化、热情化、主动学习化的校园教学环境。
2.概念分析
(1)书法和书法教育。书法是指文字的书写艺术,狭义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广义包括毛笔和硬笔书法。学会并正确书写汉字是一种技能,而在正确的基础上,把汉字写得美观,是一种技巧。技能和技巧的结合,便成为书法。书法教育属审美教育范畴,它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书法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
(2)人文和人文素养。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素养是指人透过文化在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生活世界之间建构的意义世界,是长时间的文化修养。它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它包括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养、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爱国情怀、精神世界、人生观等。
(3)以书法教育为载体,重视书法教育的功能,提高学生书法技能,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可行性。书法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它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和审美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书法教育的功能向学生讲解宣传,充分发挥书法教育的功能和优势,在训练学生掌握写字技巧、技能和书法门道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法则和书法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书法人才。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弘扬祖国文化,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勤学苦练的精神。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加强学生文化艺术和道德情操的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提升素养,塑造全人。
4.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必须明确的几个认识问题
(1)我国目前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认为只要懂英文、会电脑,能说话就可以走遍“天下”,对书法既缺乏基本的知识,也不屑一顾。长期下去,确实令人担忧。因此,呼唤全社会来重视书法,学校教育要设置书法教育课程,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完整的书法认知。
(2)重视书法教育的功能。书法教育属审美教育范畴,它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整体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书法教育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强化人格力量诸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法代替的功能和优势。
(3)不能把书法看作是单一的写字教学或艺术教育。写字的目的是交流信息,重实用性;书法的目的是为了创作,抒情和欣赏,重艺术性。写字教学是指按教学大纲要求编选教材,由教师向学生传授“怎样写字”的过程。书法教育既不是单一的写字教学,也不是单一的艺术教育。书法教育既要重视学生的技能、技巧训练,又要重视学生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整合。
四、研究内容
基于上述的认识和思考,本课题着重研究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读写结合,求美悟理”的策略研究
(1)读帖 要求做到三读:一读懂内容,二读笔画笔顺,三读间架结构。
(2)悟理 要求做到三悟:一悟字品如人品,二悟思想情感,三悟做人道理。
(3)临摹 要求做到三要:一要动脑想,二要动手写,三要不仅写好字还要学做人。
2.“文道结合,审美定标”的策略研究
(1)教学内容:
低年级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运笔方法,培养书法兴趣。
中年级学习用毛笔仿影,用毛笔临帖,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高年级用毛笔临帖,学习一些书法技巧,学会审美。
书法兴趣班用毛笔临帖,会设计作品,掌握一些书法门道。
(2)落实德育目标:
低年级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养成做事认真的态度。
中年级教育学生磨练习字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高年级教育学生提升思想品质,懂得做人的道理。
3.“书道结合,知美导行”的策略研究
(1)书法内容:名家字帖,千字精文,古诗名句,格言警句,谚语典故。
(2)严过“三关”:笔姿、坐姿、写姿关,基本笔法技巧关,良好行为习惯关。
(3)领悟“三美”:坐姿端正的平稳美、书写态度的庄重美、进入书写的平心静气美。
五、研究原则
1、聚合分散式原则:即课题组组员要时常聚合交流讨论在具体研究,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既包括有益的成功的尝试,也包括那些较为棘手的问题,在课题组会议上讨论后拿出一套解决方案,统一分散(以班级为实践单位)教学。
2、整体性发展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处理好常规教学与写字教学的交互融合。
3、主体活动原则:教学过程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相配合,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研究的全过程,努力创设师生合作,师生协作的情景,让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关健在于课题组成员要明确要求,统一要求,及时反馈、分析、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并积极地寻求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办法。
六、研究方法
1.准实验研究法
按照课题设计和实验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实验。通过研究和实验,探索和总结出一套训练写字技巧、书法技能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策略和经验。
2.个案研究法
在实验班和部分对照班中均设立个案,就学生个体作纵向的分析比较,步步深入了解研究主体,研究其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的实际问题及潜在性问题。
3.经验总结法
就各阶段研究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认真总结,以便深化实验成果,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日后的经验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研究计划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将用三年时间完成,大致分如下几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2008年4月~7月,准备阶段。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制定研究制度。
2.第二阶段:2008年9月~12月,调查分析、理论研究阶段。调查分析学生的书法基础、书法兴趣、书法习惯、书法能力等,写出调查报告。同时,组织成员学习书法教育教学理论,讨论改革思路和研究策略。
3.第三阶段:2009年2月~2010年7月,实验阶段。按照研究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开展实验,逐步形成书法特色。其间,组织开展一些理论讲座、教学观摩、教学研究、书法竞赛、作品展示等活动,以推动课题的实验和研究。在这一阶段中,课题组对课题的实施、研究过程及时进行总结、回顾,写出阶段报告。
4.第四阶段:2010年9月~12月,结题阶段。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写出总结报告。
八、研究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研究论文、方案分析
2.课堂教学教案及点评、课堂教学成果图片展,书法作品展,相关数据或统计测试,学生获得成果、档案等。
九、研究组织
顾 问:何满宗 陈曦明 刘建琼
组 长:李再湘
全面负责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工作。
副组长:范秋明 宋子正 黄祖训 谭石光
秘书组:付晓芹 张国军 周小青 张 良 张建斌
具体负责课题设计和课题实验方案,组织理论学习和书法兴趣活动,撰写实验报告、阶段总结。
组 员:常 旌 袁凯声 向 阳 刘华仁 熊美名 师 阳
齐四维 胡群武 张 诚 朱金秀 宋美珍 何敬之
刘云燕 易灿华 余谷进 左长明 余胜利 谢建明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2]林清.于细微处感受汉字美.福建教育[J].2007.9.
[3]戴汝潜.写字与写字教学的规律.福建教育[J].2007.9.
[4]陈明伟.浅谈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J].中国钢笔书法.2005.10.
[5]戴晓吾.新课程 新评价[J].写字.2003.6.
[6]苏会俭.汉字结体的韵律之美[J].写字.《写字》杂志编辑部.2007.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