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滁州西涧》成绝唱,南京城头伤韦庄

(2010-02-04 10:39:28)
标签:

《滁州西涧》

绝唱

园圃

韦应物

长安

分类: 唐诗宋词

    有唐近300年间,总绕不开一句话“城南韦杜,离天尺五”。这两大豪门,人才辈出,长盛不衰,堪称一段佳话。在诗歌领域,杜氏一门有杜甫、杜牧等诗人,在韦氏也有韦应物、韦庄等才子;在政治方面,杜氏家族出了杜如晦、杜佑、杜黄裳等诸多名相,韦氏也出了韦安石、韦昭度、韦待价等十四位宰辅。

    韦应物15岁的时候,就仰仗祖辈门荫,做了玄宗的近侍三卫郎,十足的“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梢不知数”。那时正是唐玄宗和杨贵妃最罗曼蒂克的时候,也是他们最奢华享受的时候。据韦应物自己回忆道:“少事武皇帝,无赖侍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操纵赌局,调戏良家妇女,几乎是无恶不作了。由于他是皇帝近侍,即便是“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司法人员也是“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此时的韦应物,根本没有工夫读书,当真是“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http://s8/middle/5f5ab7ecx7ec372303ae7&690

                             ——韦应物的千古绝唱《滁州西涧》

    盛唐在造就很多天才的同时,也造就了很多浮浪子弟,韦应物就是典型中的典型。要不是“渔阳鼙鼓动地来”,要不是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韦应物还不知要荒唐成什么样子,诗人也许会这样混账下去。

    安史之乱爆发后,洛阳和长安相继陷落,韦应物在流落中丢掉了官职。玄宗去世后,韦应物终于开始明白——幸福生活到头了,所谓“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韦应物这时18岁,“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但在不长时间里,他竟然就以诗名为人所重,不得不令人拍手称赞。后人评价他说:“独应物驰骤建安以还,各有风韵,自成一家之体,情深雅丽,虽诗人之盛,亦罕其伦,甚为时论所右。”

    在整个唐诗史上,韦应物堪称一个奇迹,更是一个异类。无赖成了诗人,诗人又成了清官,韦应物最应该感谢两个人:一个是唐玄宗,另一个是陶渊明。前者让他就业又失业,后者让他想到了种瓜,继而恋山爱水。

   “率性方卤莽,理生尤自疏。今年学种瓜,园圃多荒芜。众草同雨露,新苗独翳如。
  直以春窘迫,过时不得锄。田家笑枉费,日夕转空虚。信非吾侪事,且读古人书。”
                                                   —— 韦应物《种瓜》
  别人田地里一片生机,诗人的园圃中却杂草丛生,就像“五柳先生”陶渊明一样,“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惹得农民们一阵“哈哈”大笑。不过,就像陶渊明一样,韦应物也写得一手田园好诗,他深知自己庄稼活做得并不体面,自己也曾自嘲过,“园庐既芜没,烟景空澹泊”。从政与赋闲两不误,“世有征战事,心将流水闲”,闲望着星星豆苗,一转身,又走进书斋,读古人书去了。

    关于韦应物的田园诗,后人评价极高。最令人称道的,应该就是那首《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短短几行诗,俨然是一副春雨野渡图。青草苍苍,头上黄鹂鸣叫,树叶深密,能闻其身不见其影。在涧边幽草之旁,诗人乐而忘归,突然暮色渐起,飒飒风来,春雨缠绵,春潮涌动,奔放而不狂野。遥望对岸,渡口无人,孤舟横斜,自然安逸,随波容与,美感油然而生。令人可恶的是,心中竟然有人将其曲解为“淫”诗。

    从恶少到诗人,再到一方父母官,韦应物的变化是巨大的。老来疾病缠身,想归隐田园,又想到治下有百姓流亡,自己有愧朝廷俸禄,“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范仲淹称其“仁者之言”,朱熹也称“贤矣”。

    种瓜太守韦应物冲淡闲适,文和气定,虽然新旧唐书不见传,但后世评价愈来愈高。从他的诗中看,韦应物也难掩心中些许失落,“中心君讵知,冰玉徒贞白”,“无事久离别,不知今生死”,“孤鸟去不还,缄情从天未”,这些带有埋怨的诗句影射着他曾经愤而辞去洛阳丞一职之事,这大约和他处事不够圆滑有关,颇有君既不见爱、吾独爱江山的味道。贵人不赏识,那么我就去种瓜,至少种瓜可以得瓜。

      http://s1/middle/5f5ab7ecx7ec3b4f42b70&690
                                 ——西安出土的韦应物墓志铭

    韦庄是韦应物四世玄孙,算得上是嫡系血脉,是韦氏家族最后一个大诗人。生在唐末乱世,这让诗人很忧伤。虽然年少多才,却屡试不第,60岁才进士,但诗人并不气馁,有诗为证:“早雾浓如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晚唐诗人韦庄从小在长安长大,对家乡的眷顾是外人难以想象的。与风流才子杜牧一样,离开长安以后,诗人也是很想常回家看看的。在他的很多诗中,都写到自已在长安的生活以及长安风景、民俗。

    “却到樊川访旧游,夕阳衰草杜陵秋。应刘去后苔生阁,稽阮归来雪满头。

    能说乱离惟有燕,解偷闲暇不如鸥。千桑万海无人见,横笛一声空泪流。”    _《过樊川旧居》

   “满目墙垣春草深,伤时伤事更伤心。车轮马迹今何在,十二玉楼无处寻。”   _《长安旧里》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梁,大明宫化为灰烬,朱雀大街上尸横遍野,长安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他已不再有一个家国可以回去。所以诗人“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人在江湖跑,那能不挨刀,这让韦庄心碎神伤。在经过南京时,他登上了台城,六朝金粉,十里秦淮,眼前一片茫然,不知风从那里来,也不知路从那里去。于是,他题诗于壁:“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http://s7/middle/5f5ab7ecx7ec3989bde96&690
                              ——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就像白居易一样,韦庄也对江南情有独钟的,喜欢江南草长莺飞,喜欢“日出江花红胜火”,喜欢“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江南美女如云,“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最适合流浪的,也是最适合养老的。虽然狐死首丘,落叶归根,但还乡还是等老去以后再说,要知道“还乡须断肠”,要知道“近乡心更怯”。

    韦庄还是辗转江南去了,但人算不如天算,诗人最后还是离开了江南,去了更远的西蜀,不过老来追悔莫及,正所谓“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王建知人善用,这让诗人感激不已,但诗人还是想家了。春暖花开时,神都“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而自己怀念“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里那个姑娘,因为她曾经“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岁月遥遥,人在天涯,自己却再也回不去了,只能“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