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5、子曰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2012-09-05 14:53:28)
标签:
朱熹天理人欲华文宋体黑体文化 |
分类: 论语凿度 |
13-25、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凿
[唐以前古注]皇疏:君子既照識理深,若人以非道理之事來求使之悦,己則識之,故不悦也。
[朱子集注]器之,谓随其材器而使之也。君子之心公而恕,小人之心私而刻。天理人欲之间,每相反而已矣。
因为“说”字的解释,此章有两解:一曰人有所求于己而悦我,说的是君子小人之辨。孔注、皇疏、朱熹注皆从此解,《说苑·雅言》“夫子见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是夫子之易事也”,亦是此意。如是,则是说“在君子底下工作很容易,讨他的欢喜却难。不用正当的方式讨他的欢喜,他不会喜欢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衡量各人的才德去分配任务。在小人子底下工作很难,讨他的欢喜却容易。不用正当的方式讨他的欢喜,他会喜欢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便会百般刁难,求全责备。”(杨伯峻《论语译注》)此解则此章与上章好恶为同一语气。
二曰言行事言说,说见毛奇龄《论语稽求篇》:
旧注原以“说”字作“悦”字解,《集注》所用,固是旧注,特汉儒复有一解,谓“说”如字,即言说也。
《先听斋讲录》曰:“此以言说定事使也。夫在下为事,在上为使。下曰事上,必先觇上之易使,而后我事之难易,以定顾事之难易,全在言说。难言者必易事,易言者必难事,此一定之理也。而在上之君子小人分焉。君子于人,必厚重缄默,不轻说人短长,即上下相对,亦不轻为问询言说,苟于义分不宜说,有相对终日不出一言者,似乎深沉不可测,而使人平易,绝无苛求,故曰此易事者也。若乃小人,相对喋喋然,论议蜂发,又易于通导,即左右慰论,亦宜备极甘苦,非义分所当说亦说之,而一经使人,便苛求不已,此则极难事者也。”其文曾引入《四书模》中。
若《曲礼》“不妄说人”,郑康成注云:“为近佞媚也。君子说之不以其道,则不说也。”亦引此文为证。但近佞媚难解。惟孔疏云:“此引《论语》文。”又云:“礼动不虚说,凡说人之德则爵之,说人之寒则衣之。若无爵无衣,则为妄语,近于佞媚也。” 此为以言语谄人,以指使骄人者言,虽与《先听斋讲》又不同,然其为言说则一也。说书贵有据,此则别说而颇有据者,故并载之。
程树德氏以为毛氏之说可从。
二者不知孰是。衡之编者之意,则从子贡问士到子路问士,中间间以七章,皆在君子小人之辨处著力,则“事说”之辨当以应世接物言,则古注有理。
度朱熹又于此处添入“天理人欲”,而朱熹的见识唯以“天理人欲”为准绳。此即为朱注四书之毛病,同时亦是朱熹自己家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