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2012-04-16 15:53:46)
标签:

孔子

黑体

华文

宋体

司马牛

文化

分类: 论语凿度
12-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
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集解]孔曰:“訒,难也。牛,宋人,弟子司马犂。”

[唐以前古注]皇疏:古者言之不出恐行之不逮,故仁者必不易出言,故云“其言也讱”。一云:仁道既深,不可轻说,故言于人仁事,必为难也。王弼曰:情发于言,志浅则言疏,思深则言讱也。“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牛又疑云“言语之难,便可谓此为仁乎”。一云:不轻易言于仁事,此便可谓为仁乎。“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为,犹行也。凡行事不易,则言语岂得妄出而不难乎。又一云:行仁既难,言仁岂得易。故江熙云:《礼记》云“仁之为器重,其为道远,举者莫能胜也,行者莫能致也”,勉于仁者不亦难乎,夫易言仁者不行之者也,行仁然后知勉仁为难,故不敢轻言也。

[朱子集注]牛意仁道至大,不但如夫子之所言,故夫子又告之以此。盖心常存,故事不苟,事不苟,故其言自有不得而易者,非强闭之而不出也。杨氏曰“观此及下章再问之语,牛之易其言可知。”程子曰:“虽为司马牛多言故及此,然圣人之言,亦止此为是。”愚谓牛之为人如此,若不告之以其病之所切,而泛以为仁之大概语之,则以彼之躁,必不能深思以去其病,而终无自以入德矣。故其告之如此。盖圣人之言,虽有高下大小之不同,然其切于学者之身,而皆为入德之要,则又初不异也。读者其致思焉。

——《经典释文》引郑玄注:“訒,不忍言也。”《说文》:“訒,顿也。”孔子对于巧言令色非常厌恶,而在言行关系中极其强调“信”。因此,此处的“訒”确应当有“君子欲讷于言”的意思。但是放在此处,又有微妙的区别,“讷于言”是少说;“其言也讱”是认真对待自己说过的话,而不轻言。

这一段话当中的逻辑关系有点混乱,司马牛问仁而不是问仁者,孔子所答不是直说仁,而是仁者对待“言”的问题;司马牛则直以此为“仁”,而孔子则明确告诉司马牛说这里强调的是仁者处理言行的关系问题,所谓“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而不是说言语的态度正确就是仁,而“仁”是人生可能的高度,只有在时间的进程中才能得到呈现。

或许司马迁的猜测是对的,他说“牛多言而躁,问仁于孔子,孔子曰:‘仁者其言也讱。’”。从下文看,司马牛可能内心充满忧虑,因此躁急而失度,因此孔子有此一言。

  孔子的重要洞见,即是在被定义、被命名的人当中打捞出行动的主体,高扬崇高之可能,并指明人生的定义和命名在于自己:“为仁由己,而有人乎哉?!”。崇高的人生是践履、证成的人生,而不是言语便宜的人生;主体是行为中的主体,是自证的主体,而不是给定的、被定义的、被命名的主体;主体的行动是“礼”之中的行动,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