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27、子曰  君子博学于文

(2011-12-07 16:06:44)
标签:

文化

分类: 论语凿度

62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之——《后汉书卷三十六》郑范陈贾张列传:孔子曰:“博学约之,弗叛矣夫。”夫学而不约,必叛道也。颜渊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孔子可谓知教,颜渊可谓善学矣

《论语稽求篇》:博、约试两事,文、礼是两物,然与“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不同,何也?彼之博约,是以文礼博约回;此之博约,是以礼约文,以约约博也。博在文,约文又在礼也。先教谕尝曰:“解经须识字。”于文,于此文也。约之,即约此文也。之者,此也。以礼,则用礼来约之。以也者用也。故《后汉书范升传》引孔子曰:博学约之,弗叛矣夫。又曰:“夫学而不约,必叛道也。”以博而约作一句,又以博而不约反一句,知夫子语意原自如此,即从来说书者亦只是如此。

——[刘氏正义]《说文》:“叛,反也。畔,田界也。”义异。经典多叚“畔”为“叛”。

窃以为“畔”字用为动词,经典多叚为“叛”。

[集解]郑曰:“弗畔,不违道也。”

[唐以前古注]论语笔解:韩曰:“畔,当读如偏畔之畔。弗偏,则得中道。”

[朱子集注]约,要也。畔,背也。君子学欲其博,故于文无不考;守欲其要,故其动必以礼。如此,则可以不背于道矣。程子曰:“博学于文而不约之以礼,必至于汗漫。博学矣,又能守礼而由于规矩,则亦可以不畔道矣。”

《朱子文集》(答张仁叔):约之以礼,礼字作理字看不得,正是持守有节文处。

程树德:孔子一生言礼不言理,后来理学家凡论语中礼字均硬作理字解,不知朱子已早见及此,故特着之。

《日知录》卷七:君子博学于文,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为音容,莫非文也。“品节斯,斯之谓礼。”孔子曰:“伯母、叔母疏衰,踊不绝地;姑姊妹之大功,踊绝于地,知此者,由文矣哉!由文矣哉!”《记》曰:“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又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传》曰:“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故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而《谥法》:“经纬天地曰文。”与弟子之学《诗》、《书》六艺之文有深浅之不同矣。

李零氏以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博”与“约”相对,所以约是“俭”的意思。愚以为此解有问题,当是约束之义。

  博→文,约→礼,是孔子的一个大题目。
孔子文、质对举,其所谓文,非文字而已,所谓“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6),“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是力行,行而有矩,即是不违礼,所以“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之所谓文,既是伟大的楷模的载体,亦是德性的载体,更是治道的文本。顾炎武以为“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为音容,莫非文也”,似得其意。“文质彬彬”、不悖于道,“可以弗畔”,正是孔子的“为仁在己”、“克己复礼”的宗旨所在。所以颜渊所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