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由王雷主演的北京卫视开年大戏《最后一张签证》正在热播,随着剧情的发展,剧中王雷饰演的青年外交官普济州渐渐从一个看似文艺且浮夸的年轻人,成长为一个想要为更多犹太人争取“生之权利”的富有责任感的人,也正因此,在拍摄期间王雷还被诸多外国媒体称为“中国脸”,他饰演的签证官普济州也被越来越多的观众认可和喜欢。

谈合作:王雷与陈宝国戏里戏外“亦师亦父” 与“老乡”高满堂合作终如愿
提到合作,就不得不提及在剧中与王雷有大量对手戏的陈宝国了。剧中王雷和陈宝国的关系“亦师亦父”,经常对王雷饰演的普济洲在工作和生活上指点和帮助。而戏外,陈宝国同样对他爱护有加:“有一次的场景是要将一块布塞在我嘴里,我本来打算直接用个道具得了,但宝国老师当时就说一定要找一块干净的消了毒的,才能让我用,不然怕不安全。”王雷坦言当时他就有一种被父辈保护的感觉。“虽然宝国老师平时看起来很严肃,但是他很爱护我,让我心里暖暖的。”
除了拍摄过程中的照顾有加,戏外王雷也表示陈宝国给他了父亲般的感觉。“因为我和宝国老师的儿子月末是好友,而且差不多大,所以看宝国老师有时候像看待父亲、老师一样。”事实上,王雷在面对宝国老师时一点也不含糊,满怀期待并且非常稳定的发挥了自己的水平,总体来说还是很默契的。“我感觉,我们俩一上手就不像第一次合作。”王雷笑道:“比方说戏里的我很调皮,宝国老师很生气,他一生气,我就联想到小的时候和我爸吵架的那种感觉,感觉一上来,就演得跟真的一样。”

而谈及自己为何能够出演这部大戏,王雷也表示能够和编剧高满堂合作是自己从业以来的愿望。“我和高满堂老师都是大连人,我非常喜欢看他的作品,所以这是我一直以来期待的一次合作。当满堂老师找到我,我还不知道具体是个什么题材、什么故事、什么人物的时候,我心里就已经很痒痒决定合作。”而对于高满堂老师的剧本,王雷也不吝最高赞誉:“满堂老师的作品没有那种假戏,也没有雷剧。他的戏从剧本上来讲确实都是很经得起推敲的。”事实上,这次的合作也让王雷感到非常有满足感和新鲜感,剧中的每一句台词都需要推敲,每一个地方都是需要我们演员用心去塑造,让王雷感慨:“好剧本对于演员来说真的既是机会又是挑战。”
此外,由于该剧90%的剧情都是在外国实景拍摄,剧中王雷不可避免地与外国人有大量对手戏。谈及拍摄感受,王雷为几位外国演员竖起了大拇指。“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跟他们演戏也让我获得了很多不同的体验,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交流。”谈及剧中与捷克演员汉斯(Jan
Revai饰演)搭戏时是否有语言交流障碍时,王雷表示:“沟通完全没问题,你不管说什么,眼睛和心灵是在交流的,所以语言无非就是长了、短了,就很快适应了。”这也使得最终汉斯和王雷“因戏结缘”,私下里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

谈工作:观众认可重于网络热搜 拍戏宁可“死等”也不“将就”
在当下的青年演员群体中,很多演员演戏都是靠“颜值”来吸引粉丝,而王雷却已经扎扎实实的演绎过《平凡的世界》和《最后一张签证》这样的具有质感和历史厚重感的大戏。王雷表示:“其实我觉得能否上热搜或排行榜都算是浮云,而只有真正得到观众的认可,甚至得到了像陈宝国老师这样的老艺术家们的认可才是最重要的。”
早年在人艺摸爬滚打的几年王雷对演戏的认知有很大的影响,促成了他对待艺术的一种最真诚的态度。“早期在人艺我能和丹丹姐、朱旭老师、郑宏老师、吕中老师这些优秀演员一起演戏,这种经验的积累对我影响很深。我从这些演员身上学习到了对待一个角色,必须要扒层皮,玩玩闹闹是出不了好戏的。我一定要付出很多很多努力,这个角色才有可能打动观众。”这样严谨的态度,也使王雷形成了一个对于剧本选择非常严格的习惯,王雷立志“不演雷剧,不演假戏”:“如果没有好剧本,我会死等,绝不将就,因为我觉得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除了专注于塑造角色,王雷在拍戏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独特的“偷师”小妙招,那就是多看优秀演员的作品,从他们的表演中挖掘新的创作灵感。“前些天我还在看陈道明老师的《围城》,从中有很多借鉴,也通过观察‘偷’点方法。”王雷认为陈道明老师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围城》播出之后,很多上海观众都以为陈道明就是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我知道他私下肯定经过了很多练习、反复琢磨,所以他们这种对待角色、对待艺术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学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