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版《红楼梦》BTV精彩上映  看后现代的“黛玉葬花”

(2010-09-09 10:38:49)
标签:

杂谈

   在前几天播出了精彩的重头戏“可卿出殡”、“元妃省亲”和“宝黛共读《西厢记》”后,昨晚新版《红楼梦》有重磅推出了“黛玉葬花”和“晴雯撕扇”,看的真是过瘾,古典唯美的镜头画面和寓意丰富的镜头语言,再加上亦古亦今,既古典又不失现代感的音乐,让我们看到了具有后现代感的“黛玉葬花”。
桃花落得很现代
  昨晚虽然是黛玉葬花,却是她第二次葬花,第一次就是前不久刚和宝玉一起埋的,那会子二人还是有说有笑,虽是葬花却也并无悲意。这次葬花只因黛玉昨晚去探宝玉,晴雯未给黛玉开门,黛玉对宝玉心生误会,心里很是凄凉,再加上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使得她越想越自恋伤春起来。且看那桃花,落得真是很有现代感,纷纷扬扬,大有落英缤纷的感觉,很有气魄也颇奢侈。特效再加上镜头和灯光的特殊处理,使得有些落花盈盈闪闪,忽大忽小,忽隐忽现,一会像雪花,一会又像羽毛,一会又像纸片煞是热闹。不仅画面唯美,连这桃花落的也很现代,一会纷纷落向东边,一会又飘向东边,一会又打着圈的往下直落,很有创意。
黛玉的锄头很有生活
  看完“黛玉葬花”,有不少网友反映黛玉肩上抗的花锄很有生活,有纯朴的乡土气息,那花锄的原型就是以前农村刨地瓜,刨花生用的头。新版《红楼梦》让林黛玉抗这么大的锄头,不少观众都担心孱弱瘦小的林黛玉扛着吃力,不过看了蒋梦婕轻不费吹灰之力的就把锄头抗在肩上,还那么优雅,让我们虚惊一场。看来新版《红楼梦》走了亲民路线,说明一切艺术都源于劳动,劳动最美,最光荣。
宝黛哭得很艺术
 
 “黛玉葬花”还有一个看点就是哭,同样是哭,宝玉和黛玉哭的还是很有区别和讲究的。先说黛玉,哭的寸断肝肠像个泪人,泪水顺着脸颊一直流到脖子里,中间都没有断流,泪路很是笔直和通顺,这哭的功力真是不一般,唯有林黛玉可以修炼到这般境界;再看宝玉就不一样了,只见于小彤双眼一眨,那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颗颗往外蹦,还不时的滴落的地下,还伴有哭声,哭的那也是稀里哗啦,虽然没有林黛玉泪流到脖的技术,但比林黛玉哭的有声有色,声泪俱下,两人哭功真是各有千秋。
音乐很后现代
    再说音乐,最有争议,本人倒是觉得很有想法和创意,鉴于87版的《葬花吟》早已深入人心,新版《红楼梦》能创作出这样别具一格,耳目一新的《葬花词》来,很不简单也是煞费苦心的了。不少观众反应,音乐中咿咿呀呀的昆曲调子很像“聊斋”,再加上带有意大利歌剧的女高音时不时来上两嗓子,显得不伦不类,不中不洋,活像个四不像。
   其实静下心来,排除老板《葬花吟》先入为主的因素,本人觉得新版《葬花词》也是不错的。先是歌词,有唱又有独白,而且还是双人复念,有咏叹的艺术效果;歌词选取的一段和87版不重复,却又忠于原著,不走寻常路,很有自己的创新想法;再说曲调,昆曲里揉混进歌剧的元素,本身就是不拘一格的创新,很有后现代艺术的味道。《葬花词》有昆曲阴柔的一面,而绝非鬼魅;高潮部分采取歌剧唱法,是为了达到更好的共鸣,而不是鼻孔里插葱—装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