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BTV《手机》 与电影版和新“三国”不具可比性

标签:
电视影视《手机》btv可比性杂谈 |

不管是电视剧《手机》在北京、东方等卫视台开播之前,还是之后,业界同仁和媒体同行都将其与电影版和新“三国”做出再三比较。要么是对情节和人物进行一一比对,要么是从收视来判断两部剧的胜负,其实,冷静分析来看,电视剧《手机》与这两者都不具有可比性。
不与电影较劲
电影《手机》的故事内容很扣题,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束都紧紧围绕“手机”这一实物进行,将当前的社会关系进行了冷酷的分析和展现。但电视剧《手机》则不然,从前番各大媒体的报道,观众也显而易见,电视剧基本上重新将“手机”定位,借由这一实物展现的是一个社会生活的大图景,以及在这幅表面相安无事的大图景背后社会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充分阐释了“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一经典论述。相较于电影的精致,电视剧《手机》只是借用了几个人的名字和一首唱响祖国大江南北的关于“思念”的歌,其他的故事情节安排都更全面、更深刻,即使戏谑和轻喜剧的部分,也都蕴含着原著作者对河南乡土的那份热爱之情。
所以,电视剧《手机》在产生之初就没打算跟电影较劲,既不想像扩充句子那样无限制的扩充一部90分钟的电影,也不想让这几个人物的命运有什么扣人心弦的起起伏伏,它只是要讲一个故事,一个跟所有人息息相关的故事。这个故事你可以关心,也可以不关心,但是,你总能在其中找到你生活的影子。
不与新“三国”争锋
记者从北京台和《手机》的制片方处都获悉了这样一个信息,电视剧《手机》与新版《三国》虽然都选择了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卫视播出,而且时间档也几乎重合,但是,不代表这两部剧一定要进行收视PK,这是两部类型、题材,包括制作方式都不同的剧,严格来说,是不具有可比性的。
在笔者看来,电视剧《手机》并非因为开播首日的收视率低于同日新《三国》的收视成绩才做出此番解读的。一部贴近现实、反映现实生活的剧也着实无法与古装扮相、讲述三国纷争的剧相比较。两部强有力的剧目几乎同一时间产生,这让观众的观看选择更多,同时也让观众在貌似竞争的两部剧中感受到中国内地电视剧在力争上游的状态,并非两强相遇就一定要有胜有负。无论从显性的收视数据,还是从隐性的观众心理反映,这两部剧的主创团队都秉承了精工细作的态度,来为观众献上各自的得意之作,于观众而言,有好看的电视剧才是作为观众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