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正在播一部电视剧——《蜗居》,从名字上你就会知道一定和房子有关,这是通过姊妹俩大学毕业后到大城市打工奋斗的故事。从姐姐要购买房子开始引起的悲欢离合,阐述了年轻一代不同的人生轨迹。剧情涉及了青年一代成长中的爱情、婚姻、事业、子女教育等问题,同时还花费了大量笔墨揭露了社会蛀虫对权力和金钱的追逐带来的恶果。一个才华横溢做事严谨的官员如何成为了腐败分子,一个健康向上的女大学生怎样甘心的堕落为“二奶”,该剧入木三分的进行了诠释。这是一个很好看的电视剧,它是发生在你身边的人和事,不论是叙事还是针砭,在娓娓道来中给你带来唏嘘和感慨,是一部紧贴当代生活的好作品,值得一看。
一、一样的生存状态 一样的“痛”
《蜗居》主人公海萍大学毕业后和自己男朋友一块来到了大城市工作,他们结婚后租了一个居室过着婚后的甜蜜生活。当他们的宝宝来到世上后,因为没有时间和精力,只能把宝宝送回原籍由父母抚养。到了孩子能说会道的时候,一年回不了几次家的海萍忽然发现自己的骨肉对自己是那么的生疏和淡漠,这使海萍内心震撼和痛楚,她觉得一定要拥有自己的住房,一定要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边,她决定要买房,可高昂的价格即使是首付她们也无力承担,她不得不向双方的父母和妹妹求助,真真切切的当上了啃老族,为了还债和还贷,他们不得不兼职工作,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为买房子使她对丈夫不满,为买房子婚姻出现危机,为买房子给丈夫带来牢狱之灾,为买房子妹妹……。
海萍遇到的状况应该是大城市里打工白领几乎都遇到的问题。在外打工,最要命的困难就是两个,一个是房子,一个是户口。没有户口,顶多是人家选举没有你什么事儿,再就是一些福利你享受不到,其中最让人牙根痒痒的莫过于你的后代不会拥有这里的学籍,即使能在这里读书也是借读,等高考时还得回去考试。罢了,不在这学习和考试咱们能克服,只要学习好,也一定会考上好大学。可没有房子就不一样了,没有房子就像没有自己的根,没有房子就没有自己的港湾,就没有自己的空间。房子不仅是吃饭睡觉的地方,它还是事业成功与否的标识,是出来闯荡的目标之一,是爱情和婚姻的加固器,当然亦是自己生存的必需品。
在大城市混久了,你会产生一种适应性,再让你回到你成长的那个小城镇,从市容市貌到人的精神面貌你会不适应,退一万步讲你还会觉得没面子,不到万不得已你不愿自己重新揉进那个人群。所以,买房子,是绝大多数打工白领的梦。然而,要把梦变成现实必须要忍受这个过程的“痛”。
就拿北京为例,十几年前,这里的房价像条扁担还算合理,挑起这副担子只要奋斗个十年八年拥有一个两居室是没有问题的。可最近几年,房价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扁担变成了钢刀,抗在肩上肯定让你皮开肉绽不可。俗话说,常在江湖漂,哪有不挨刀,可这刀实在太快了。大学毕业工作了四、五后的工薪水平一般都在3000至6000之间吧(主体人群),如果说30万可以在你老家买个百平米住房的话,在这里也就是一个厨房或者一个厕所吧。现在可以贷款买房,可首付呢,能积攒到二、三十万的不多,怎么办,只有借。何况,四环以内的房子大多数只能使望楼兴叹了,买不起。
如果你向父母借了钱,那你就是成了啃老族,尽管你一千个一万个不情愿,但你想不出更好的辙。
如果你向银行贷款了几十万,那你就要担负起二十年或者三十年给两个老板打工的职责,一个是你公司老板,一个是银行老板。
如果你贷款买了房,那你春天就要像蜜蜂,夏天就要像蝗虫,秋天就要像老鼠,冬天就要像企鹅,你一年四季都得勤奋的工作,蜜蜂休息了你不能,灰熊冬眠了你不能。因为你不想房子半路归了银行,因为你不想拿到钥匙没钱装修,因为你不想既有内债又有外债。你会成为非常自觉的勤奋人。
如果你贷款买了房子,那你肯定会想能否干点兼职的工作或者干点私活,你虽然偶尔的会享受到一点跳槽的愉悦,更多的是担心什么时候被炒了鱿鱼。
如果你贷款买了房子,那你的生活质量肯定受到影响,锱铢必较有点过分,反正得勤俭持家了。倘若双方父母有点毛病或者兄弟姐妹有点状况,那只能是节衣缩食了。
总而言之,成为房奴是必然的。这就是我说的把梦变成现实这个过程的“痛”。《蜗居》把这个“痛”演绎的很到位,你看这个剧,会让你随着剧情切实的感受了一把这种“痛”。
二、知“痛”而进为哪般?
有时我就想,大城市生活压力这么大,每年都有很多外籍大学毕业生选择了留下,还有很多不远千里的杀将过来,为什么?魅力在哪里?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是纵横交错的车水马龙?是熙熙攘攘的商场超市?还是多如牛毛的院所公司?细细想来,大城市不光是大学毕业生的向往之地,你看,菜市场里那些卖米卖面的卖菜卖水果的几乎都是外地人啊,那些装修的收废品的,那些送报纸的送牛奶的送快餐的也都是外地人啊,马路边那些清洁工收费员基本也是外地人啊,那一排排的店铺卖衣服卖饰品卖杂货的大多数也是外地人啊,只不过他们每天面对的不是电脑不是合同不是图表而已。更何况很多公司都是外地的或者是外国的,而员工很多都是外地人或者外国人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词——包容。
《蜗居》里的海萍是名牌大学化工专业,她说,哪有那么多的化工厂啊。她在那个城市干起了与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工作,而且收入不菲。是的,有多少大学生放弃了专业干起了其他行当啊,这里不说教育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说的是只要你努力,这个城市就会给你一个位子,只要你努力,你的能力总会能得到释放和回报。手握年龄金牌的年轻人当然可以一搏的。这可能就是城市大,机会多,海阔凭鱼跃吧。由此我想到的词是机会和平台。
这里有音乐厅,这里有剧场,这里有大戏院,尽管很多人涉足不多,如果喜欢,是可以奢侈一回两回的。当你青少年就向往北京天安门而你现在就在这个城市工作的时候,当你看到金融街世界各大银行的大厦,虽然没有走进去见识它的奢华和威严,但你就当那是一群漂亮的姑娘可以常常从他身边走过的时候,当你时不时可能就和明星大腕擦肩而过的时候,当你看见各种肤色的人群熟视无睹的时候,当你能和著名的公司或者人物谈业务的时候,当你上下班挤公汽上地铁匆匆而行的时候,当你品香茶喝咖啡吃麦当劳的时候,当你登香山游故宫爬长城郊外游的时候,当你喝豆浆----当你-----
,你是不是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由此我想到了一个词——文化。
东北人在人际交往时好用一个词:师父,张师傅李师傅。有的地方称老张、小李,有的地方称官职,有些地方称张哥李哥,而在北京呢,很多场合称“老师”,尊重谦虚又文雅。这里的“老师”多那你见识得就会广,你的本事就涨得快,到了一定阶段,你也可以享此称谓。因为人才济济,天外有天,吹大牛扔大个儿的少,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讪了舌头闪了腰,努力学习充电的条件优越无比。由此我想到的词是:氛围。
大都市是一块沃土,年轻人把你的梦想种在这里,只要你勤于浇水施肥,那梦想就会发芽生根和结果。大都市是辽阔的海洋,只要你有气力和本事,你能游多远就多远。大都市是天空,只要你有坚强的翅膀,你能飞多高就多高。尽管过程艰辛一点,尽管压力紧迫一些,但哪有免费的午餐。年轻是资本,知识是力量,压力是动力,理想是目标,爱拼才会赢。趁着年轻,有梦想就要到沃土里种一把,就去拼一把,本事不济就学一把,即使没成功就算赌一把吧。这也许就是大都市的魅力。
三、
房子,还会让你心痛很久
房价居高不下,劝君不要幻想再回到十年前。当银行和开发商等成为利益共同体的时候,泡沫还得泡下去沫下去,就像吸烟一样,巨额的利润和税收没有一个国家禁止生产和销售。最近各地接连不断产生的天价“地王”,你就可以预测在那块土地上的房价了,你还心存幻想吗。所以,短期内不会有太多的利好消息。还有,盖再多的廉租房也没有你的份儿,道理不说了。有得开发商圈地不盖,有的盖了捂盘惜售,人家就是要卖好价钱,要卖到价格涨到他们“不好意思”了才好。你看,有的房地产商说人家只给富人盖房子,有的说现在房价并不贵,有的说中国的老百姓有的是钱------。真的是无良啊,无聊啊,无耻啊,我们剩下的只有无奈了。
《蜗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实现理想和目标是一个艰苦过程,不管怎样,我们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是最光荣的,是最开心的,是最骄傲的。人间正道是沧桑,走捷径往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广厦千万间,祝愿你早日拥有自己的那间。房价高,网上高人算的27年能买上房也好,自己算的15年20年能卖上房也罢,只要努力,面包会有的,享受这个过程:痛并快乐着吧!
看《蜗居》吧,好看!
欢迎加入BTV观剧团QQ群: 18392650,我们期待听到来自您的声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