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影视作品的献礼盛况在今日提笔之时已经不大记得起来了,只是2009年一系列的红剧登陆各家卫视和地面台的荧屏,让观众没有什么可挑选的余地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今年的红剧丰产到如此地步,然而画面中不停更换的交战场面、轮番轰炸的不同地区让我们沉重的心情无法在这种丰产中愉悦。
《战北平》、《潜伏》、《最后的99天》各自阐述对信仰的界定意义,《狼烟北平》、《闯关东》(中篇)、《十三省》等从不同地区百姓的抗战状态描述战争爆发之迅猛,百姓苦难之深重,民间对抗之激烈。纵观2009年的红剧,我们找不出来还有哪些故事不能成为红剧的素材。然而,故事讲起来都好听,当真一集一集看下来却觉得要么过于冗长却毫无深意,要么是艺术水准过于差强人意,要么是没有一线明星加盟助阵,原本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少了足够的震撼力。这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一直被笔者看好的《狼烟北平》。

起初以为,有都梁担任艺术总监和编剧,仅此一点也足以让这部电视剧热播。然而2点多的收视率击碎的不仅是制片方的热情,还有笔者看剧时情绪的大起大伏。走在抗战前列、最早觉醒的知识青年踏着鲜血迸发的热情、吟咏着充满自由精神的诗歌迈向悲壮的死亡。也许是那些诗歌过于生涩、也许是那些歌剧过于高雅,普通平民在生命即将倒下的时候除了不舍和不敢向前之外,无所作为。说到底,这部电视剧富含的意义太过深刻,太过深沉,致使在生活中疲于奔命的观众无暇去做详细的考量,无力去做深度的思考,毕竟,那只是一段过去了的历史,无论它有多么痛苦,它始终都是一个过去。
列宁说: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但是没有多少人可以永远记得过去,除非有某种形式的提醒一而再、再而三的存在着。对普通的电视观众来说,也许就是电视剧和电影,然而电视剧做的太过深沉,观众是不愿意接受的。那么做的稍微浅显一些,就像小时候孩子们很爱听故事一样,仅仅是以故事的形式来表达,比如《潜伏》。

《潜伏》算是一部很成功的献礼剧,余则成的智慧和机敏让他成为出色的潜伏人员,他的终生遗憾也许只是被迫与翠平分隔两地,永不聚首。而剧集中对他个人的理想化陈述,让观众看的十分欢喜。我党的优秀人员就该是这样的,把各种劫难化解,把各种情报及时送出,把各种个人情感都压抑在笑脸之下。所以才有面对左蓝时众人悲泣,唯余冷静的画面。没有什么特别考究的画面,也没有什么富含深意的台词,甚至演员也不是足够的帅气和靓丽,他们在《潜伏》之前,名气甚至也都不是足够的大,但是《潜伏》拥有了万众一心的喜爱的观众。比对这两部间隔时间不长的电视剧《狼烟北平》和《潜伏》,可以看出观众要的是故事好看,并非故事背后的深刻寓意。

那么收视情况一直高居不下的《闯中》呢,据编剧高满堂自己说:此剧并非为献礼,只是恰好赶在了这个时候。然而,从1918年写到1949年,从沈阳写到大连再写到吉林再到黑龙江,闯关东的路途上无数个小人物成就了一段大历史。这部剧和《潜伏》有一个共同点,也是不讲深刻的故事,仅仅是把那些历史里的故事和编剧想要讲的故事串联起来,就这样一部大历史里的酸、甜、苦、辣尽数的让观众品尝了意犹未尽。
那么单从故事情节吸引人来讲,《勇者无敌》、《最后的99天》原本是讨喜的剧情。两部同样讲潜伏的戏也并不没有收到更高的收视率。甚而有的观众在选择到《99天》的频道时,十分钟后就进行了另一次选择。在他们看来,这不是一部让人一看就想看的电视剧,分章节奏过慢,十分钟过去了还不知道人物在讨论什么问题。是了,观众给电视剧的期限没有“一万年”那么长,他们只要十分钟,也就是说,故事虽好,十分钟以内的场景对话也必须有主旨的体现,然而《勇者无敌》和《最后的99天》都是将一个整体的故事细化着讲,在部分观众略显浮躁的情绪里没有留下云淡风轻的美好印象。
《十三省》以史实为范本,没有一线明星,没有大规模战争的视觉效果,却将“生命的意义”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国庆档期的黄金时间,六十年大庆气势恢宏的阅兵式,一切外界因素的牵动,都令观众更深一层的体会博得胜利的不易。在过往各种各样的战争中,像“十三省”这样的人大有人在。像“谷子地”走过的那片烈士园一样,他们的坟前只有一块空白的木制碑,他们有的只是一个共同的名字:烈士。《十三省》的高收视来源于真实历史的力量,来源于档期的完美安排,也来源于人们对烈士的崇敬之情。是的,一部有好故事、好情节的电视剧,还要有一种好的感情,这种“好”完全出自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意义。或悲悯、或壮大、或豪放、或美丽,这种情感需要有一种力量,或柔或刚。

从故事到意义到情感,红剧似乎都难以将更多的优点展示出来,不是只有故事,缺乏感情,就是只有意义少了故事,又或者是有意义、有情感,而故事却并不吸引人。2009年的红剧丰产并不丰收。无论是强力度宣传的《解放》,还是一系列“解密”,我们都很难看到为之倾倒的红剧。电影《建国大业》靠着一段恢弘的历史和百余位一线明星引来众人观看,也有业内人士将其称为“主旋律与艺术结合的完美之作”,可见09年电影献礼片从《铁人》系列的人物传记,到建国系列的大片,都将主旋律电影的艺术和商业两方面主要因素考量进来,并逐步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那么我们的电视剧如何将又红又专做到极致呢,或者,我们不需要它的极致,我们只想它能够很好看,历史好看,演员好看,故事好看,有意义,有情感,对观众真实,对历史尊敬,对艺术求美,如此,我们才能对红剧说出欢迎,做出拥抱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