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余:《小草》中的软伤,“过”犹不及
《我是一颗小草》已经开播,应该说这是部还不错的生活剧,剧中矛盾重重,演员演技精湛,具有很好的观赏性。美中不足的是,当剧中的一些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后就有一种别样滋味上心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细细想来,可能是作者在刻画人物时为了更加突出小草的善良和坚韧,把矛盾设计得过于激化,从而导致产生了过犹不及的效果。

我觉得,在这方面表现最严重的当属对小草婆婆的刻画。这个年轻就守寡,靠自己的艰辛和努力把两个孩子都送进了大学校门的妇女,单凭这一点就让人感动和钦佩。当得知自己儿子身患绝症时那种悲痛不得而知,当小草在这种情况下决意和自己儿子结婚并真的结婚后,她只有感激。当小草拼死拼活的挣钱为儿子治病时她是感激加敬重,为了减轻小草的劳累,为了表达对这个儿媳的疼爱,她每天起早给小草刷车,疼爱之情淋漓尽致。当小草父亲为了筹钱拿了公司10万元而进了监狱后,她说她们欠小草家的,一辈子都还不完。就是这样一个勤劳善良的婆婆,就是这样通情达理知恩图报的女人,在儿子病逝后立马变成了不通情理,铁石心肠,甚至有点穷凶极恶的婆婆,人物反差之大,真有点让人错愕。
人物变化的原因是因为偷听了一次小两口的谈话。在医院里,只有岳峰和小草两人的时候,是小草知道了岳峰不爱他,还有一个私生子的背景下,岳峰忏悔的询问小草的态度,小草说了一句:“我想杀了你”。在这次谈话不久,岳峰怀着对生活的眷恋,怀着无奈和忏悔自杀了。自杀时小草不在岳峰身边。小草的婆婆从此断定儿子的死与小草有直接的关系,是小草逼死了她的儿子。小草在她的眼里不再是个好媳妇,而是恶魔。从此对小草开始了无休止的嗔怒和折磨。

小草的婆婆因为急火攻心暂时性的失明了。就是这个眼睛看不见了的婆婆,首先发难要小草滚出这个家,小草忍受着她的侮辱和漫骂,不计较小姑子的毒舌和曲解。当小草救起被碎玻璃扎的满身是血的婆婆时,没有感谢,只有暴怒和呵斥。当自己被煤气熏晕被小草救活之后,不仅冷若冰霜,还要置小草于死地,给小草吃药并打开煤气想和小草一同死去。严格的说这是杀人,罪不可恕。当小草为了缓解她的情绪,把那个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的私生子领回来后,这个婆婆仍然恶语相加。前后对比,这个人物反差之大,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我觉得,这种矛盾的设计,超出了正常生活中的规律,很多都不可接受。
首先,凭现在人的知识,患了恶性脑瘤的的后果和寿命说地球人都知道应该不为过吧。整整生活了五年的夫妻就凭偷听的一句话就断定岳峰的死是小草造成不武断吗?不牵强吗?
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是小草的刺激或者其他原因使岳峰不想活下去而自杀了,那吗,岳峰辜负了在经济上给予无私资助的,在感情上海誓山盟的小草是不是罪过?小草父亲进监狱的的代价可以忽略不计吗?五年的精心伺候没有功劳总有苦劳吧,面对冷面恶语而不顾两次救其性命难道不能化解一点仇视?而且还处心积虑的实施杀害小草的计划。你说,此人现在是不是变得狼心狗肺了?是不是变得面目狰狞了?自己的孙子回到了身边不念小草的苦心总不能还是恶语相向吧,什么人啊,还是原来那个贤惠的,善良的婆婆吗?
再次,岳峰走了,首先应该说是因为疾病,每当矛盾发生时就不容人家解释,非要把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是婆婆脑残还是小草弱智?说穿了是编剧的或者导演的问题。
中国人尊崇的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种以怨报德的事不是没有,发生这类情况一是因为人品太坏,再就是有很深的误解没有解开。在这里,我觉得没有造成这么深误解的缘由,即使成了缘由,因为有了前面那么重的“恩惠”正常的人不应该变成如此模样。

违背正常规律的后果是什么,是失真。我不懂什么文艺理论,说不出什么高深的道理。但我觉得失真是文艺作品的大忌。作品一但失真就把人物塑造成了高大全的形象,这样的形象在一般民众的心里很难被接受,这样的人物说服力不仅不能提升,反而会大打折扣的。
《小草》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只是在矛盾设计上尚需改进,这点我觉得可以向刚刚播完的电视剧《大生活》学习,那个剧情和矛盾基本都是在生活中可以发生或者能够发生的,它符合生活规律,这样就会感觉有很强的亲和力,就不假,就好看。如果过犹不及,那对全剧都会产生反作用,使一部很好看的东西变得不那么好看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