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纯天珠”生产制作年代考证
(2013-02-08 19:25:38)
标签:
杂谈世间宝之一磁场名词 |
“至纯天珠”生产制作年代考证
现在天珠爱好者研究、讨论的工艺天珠既所谓“千年至纯天珠”制作年代应在约公元12—15世纪,至今600—900年左右。
考证:1、天珠起源于公元前10世纪古象雄王国时期,因古象雄王国神秘消失而传承中断。公元7世纪前天珠大部分被古人作为宝物埋藏地下和珍贵的药材用药,留存于世的极其稀少,公元12世纪后传世天珠都集中在上师手中,百姓难得一见,甚至不知为何物,只有传说。为取代天珠的药用价值和满足藏民佛教信徒崇拜天珠的心理需求,公元12世纪后工艺天珠应运而生。
2、在西藏地区的各种神秘传说,可考证的有年代是格萨尔王开启天珠宝藏传说。格萨尔王(1038—1119)时期,结束几百年来在藏区的佛笨之争,确立了佛教在藏区的主导地位,形成佛中有笨、笨中有佛、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体系,佛教逐渐在吐蕃复兴,并发展成独具高原民族特色的藏传佛教,而且从11世纪开始陆续形成各种支派,到15世纪初格鲁派的形成,藏传佛教的派别分支才最终定型。主要有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等前期四大派和后期的格鲁派等。从此开始有与佛教有关的各种天珠传说,天珠成为佛教信徒及藏民心目中的宝物、护身符。因天珠极其珍贵稀少,只掌握着少数上师手中,为满足藏民崇拜天珠心理需求,开始出现仿制天珠既蚀刻玛瑙工艺品。由此可见工艺天珠制作的年代不会早于公元12世纪。
3、有文字记载的工艺天珠制作年代是南派藏医药创始人宿喀娘尼多吉大师所著“天珠制造”一书,书中详细记载了工艺天珠制造使用的材料及工艺,藏医药学从公元12世纪至15世纪,产生了以向巴郎加扎桑为代表的北派藏医药和以宿喀娘尼多吉为代表的南派藏医药。由此可见工艺天珠制作年代始于公元12世纪后,鼎盛时期应在公元14世纪左右,由于这一时期的工艺天珠使用了金、银、藏红花等27 种名贵材料制作,为了更近似天然天使用了一种“白化工艺”来模仿天然天珠的颜色、质地。这种工艺是西藏地区独有的工艺,与西亚地区的蚀刻玛瑙工艺有着本质的区别,人们把这种工艺制作的蚀刻玛瑙工艺品称为“至纯天珠”,从现有实物来分析,早期制作的工艺天珠是人们称为“哒洛”的天珠,这种工艺天珠大小、颜色、纹饰与天然天珠极其相似,随着制作工艺的逐渐成熟,珠体越来越大,纹饰越来越丰富,在公元14世纪达到了鼎盛时期,现流传于世的“至纯天珠”多出自这一时期。由于这种工艺天珠工艺复杂,制作成本较高,于公元15世纪后逐渐被其他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的蚀刻工艺、材质所取代,由此可以推断工艺天珠制作年代应在公元12—15世纪,“天珠制造传说”应在公元15世纪后。
4、经考证工艺天珠的发明者是南派藏医药创始人宿喀娘尼多吉大师。证据1)、由于公元12世纪前天珠被大量用药,藏药中有70余种药方以天珠为主要原料,藏药师能够接触大量天珠并熟悉了解天珠的内部结构及功能,为制造工艺天珠提供了基础。2)、由于天珠极其稀少珍贵,不可再生,藏药师便研究发明了天珠的替代品“工艺天珠”以取代天珠用药。3)、藏药师为便于携带天珠和制药方便,将天珠穿成串挂在身上,因藏民百姓不知天珠为何物,便将藏药师身上佩戴的珠子称“药师珠”。“药师珠”就是黑白色系天珠极其稀少罕见,早期仿制的天珠就是根据“药师珠”的形状、颜色、质地、纹饰加以装饰制作的,这种工艺天珠现在人称作“哒洛”天珠。4)早期仿制天珠与天珠极其相似作为药材,以后受宗教文化的影响迅速成为时尚饰品大量制作,珠体越来越大,纹饰越来越丰富逐渐取代了其用药功能成为吉祥饰品。5)、工艺天珠的发明创造是为了取代天珠用药,所以使用了许多贵重材料和中药,因此可以断定工艺天珠的发明者和制造者是藏药师。6)、由于工艺天珠制作成本较高,公元15世纪后逐渐被民间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的蚀刻工艺和其他材质取代,进入寻常百姓家。随着各种工艺天珠的大量制作广泛传播并得到了藏民百姓的普遍认可,天珠已消失在人们朦胧的视线里,只有传说。
5、从实物上能确定年代的是现在拉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铜像上镶有百颗“工艺天珠”。很多人误认为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铜像上的天珠是文成公主带去是就已经镶上了天珠,因此认为工艺天珠制作年代在千年以上,实际上这些工艺天珠是在15世纪初才被佛教信徒镶上,在此之前在藏区佛教历史上遭到2次大的灭佛运动,这尊铜像曾被2次埋入地下,第二次大的灭佛运动是在九世纪中叶,即所谓朗达玛灭法,这一段时间(842-978)佛教沉寂了,称为“黑暗时代”。公元11世纪佛教逐渐在吐蕃复兴,并发展成独具高原民族特色的藏传佛教,陆续形成各种支派,到15世纪初格鲁派的形成,藏传佛教的派别分支才最终定型。1409年,格鲁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为歌颂释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传佛教各派僧众,在寺院举行了传昭大法会,后寺院改名为大昭寺,这尊铜像这时才重见天日,并被佛教信徒镶上百颗工艺天珠供奉直到今日。由此可见工艺天珠制作的鼎盛时期应在公元14世纪。由于工艺天珠制作成本较高,非一般百姓所能拥有,公元15世纪后,藏民百姓开始模仿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铜像上的工艺天珠制作仿制工艺天珠,成为藏民百姓的饰品、护身符。
综上所述,工艺天珠广泛在藏区传播进到藏民百姓家,成为藏民百姓喜爱的饰品应在公元15世纪后,现在流传于世的所谓的“千年至纯天珠”制作年代应在公元12—15世纪,距今约600—900年。天珠之所以神秘是由于天珠珍贵稀少、不可再生,早期的功能是珍贵的药材,公元12世纪后成为财富、护身符的象征多数用药和埋在地下留给后人,故史籍无相关记载;天珠不是宗教法器,西藏地区宗教史无相关记载;公元12世纪后,工艺天珠取代天珠成为饰品,因制作量较大,仿天珠非珍贵珠宝只在民间流传,是百姓的饰品、护身符,故史籍也无相关记载,留给人的只有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