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东坡《琴诗》与法螺
若言琴上有琴声
若言声在指头上
苏东坡的《琴诗》以简单的四句诗,讨论了琴声与琴及演奏者的关系,看似简单的两个假设,两个设问,却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契合了佛法的因缘原则。
《长阿含经》有一个吹法螺的故事,讲的就是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度,那里的人从没有听过法螺的声音。有一天,一位善于吹法螺的年青人来到这个国度,他走到一个村落,拿起法螺吹了三声,然后把法螺放在地上,村里的男女老少听到法螺的声音十分惊奇,纷纷跑来问年青人:“你吹的是什么音乐?怎么如此美妙?”年青人指着法螺回答:“是这个东西法出来的声音。”村民们用手触碰法螺,说:“喂!你能再发出声音来吗?”地上的法螺毫无反应。年青人再拿起法螺,吹了三声,空中再度回荡起美妙的螺号声。
村民们恍然大悟:“优美的螺声并不是法螺自身的力量,还要要有手、口、气的配合,才能发出声音来。”
东坡公佛法造诣深厚,与宋代禅门高僧交往密切,以佛理入诗也不罕见,或许这首《琴诗》也是受到了佛经的启发,才韵味悠长。
前一篇:祖庭之旅(三) 浔阳江头
后一篇:布施黄金与泥沙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