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7/mw690/001Kfy92gy6FdfU5wTY46&690Bloomfield,1887-1949)" TITLE="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1887-1949)" />
生平简介
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1887-1949),美国语言学家。1887年4月1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北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先导人物之一。19岁毕业于哈佛大学。嗣后转入威斯康星大学师从E·普罗科什攻读语言学,1909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布龙菲尔德从研究日耳曼语系和印欧语系入手,继而研究了普通语言学和阿尔表琴语等语言。他曾在很多大学任教,最后执教于耶鲁大学,并任该校高级语言学教授。
学术贡献
(一)心理学阐述语言
菲尔德的早期著作是出版于1914年的《语言研究导论》,立足于心理学来阐释语言。1933年他的最有影响的著作《语言论》出版。这时,他已从构造心理学转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在该书中提出了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研究语言的基本原则和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如区分粘附形式和自由形式、关于直接成分的分析、配列学说等等。布龙菲尔德是美国语言学会的发起人,曾任主席职位。此外他也是美国其他一些著名学会的会员,还担任过国际语言学家常设委员会的委员,曾经是国际语音协会和丹麦皇家科学院的会员。
(二)写作《语言论》
1927年布龙菲尔德离开俄亥俄,到芝加哥大学讲日耳曼语文学,1933年他写出了名著《语言论》,因为材料充实,方法严密,以后20年间此书成为美国语言学家的必读书。但现在看来,书中不少论调还需要修改补充。1940年,布龙菲尔德到耶鲁大学讲语言学。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开始,美国急需大量的外语人才。布龙菲尔德除训练培养青年语言学家外,还亲自编了3种外语教材,其中两种是荷兰语教本,一种是俄语教本。
(三)成立美国语言学会
1921-1927年,他在俄亥俄州大学教书,做了两件重要事情。第一,他和G.M.博林、E.H.斯特蒂文特两人联名倡议设立美国语言学会。1924年这个学会成立,次年出了会刊《语言》,从此语言学在美国的地位蒸蒸日上,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第二,他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A.P.韦斯互相影响,使韦斯相信,人类的行为不能与一般动物同样看待,人类有语言,其行为以语言为基础,而一般动物没有语言。他还认为,人类行为(心理)既然以语言为基础,那么解释语言现象就再也不能求助于心理,而要在物理世界中找原因,这就是所谓“物理主义”。这种语言学理论的根源,是哲学上的逻辑实证主义。
从行为主义和机械论的观点观察语言现象,把语言看成为一系列刺激和反应,并据此提出了著名的传递式:Sàr…sàR:S表示实际的刺激;R表示实际的反应;r表示语言的替代性反应;s表示语言的替代性刺激。制定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布龙菲尔德认为语言是一个共时系统,他首先使用“替换法”研究音位学。布龙菲尔德认为语素是由音位或音位的组合构成的,而全部语素就构成了一种语言的词汇。从词汇转向语法,就需要“配列”(arrangement)的概念,语言形式的配列方式有四种:词序、变调、变音、形式的选择。语法分为句法和词法。句法如短语和句子;词法是粘附形式出现于组成成分中的结构,包括词和词的一部分的结构。这样,人们就可以用这些原则去描写一种语言的结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