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语

(2012-08-03 16:11:01)
分类: 其它杂谈

    最近,因为做校友会的事,也稍带着多关注了一下中学和大学同学的群,尤其是大学的。这几天,把那里弄得很热闹,让几位刚刚加入进来的同学有找到精神家园的感觉。我发自内心地对大家说,我们都老了,都有回归家园的意愿。突然觉得,此时号召大家加入,是恰当的时间点,是众望所归。此时,虽找不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影子,但大家却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只有到了这个年龄,才会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前行。同时,也需要前行过程中温暖的情感支撑。

    昨日,一位走得比较近的同学由沪来京,相约晚上一起进餐聊天。标准的日餐环境,一下子就制造和烘托了畅聊的气氛。说来也有一年半的时间未见了。时间过得太快,以至于没感觉到长。首先,我们各自讲了这一年多生病以至于住院的经历,这大概是年龄与日俱增的必修课吧。我们讲自己对人对事的一些看法,讲这些年的感悟,讲自己从读书中受到的启示,如何受益,如何茅塞顿开。以至于从具体的人和事,上升到对于人性的探讨。从孟子的“性本善”到荀子的“性本恶”,从佛家的“普渡众生”到西方的“生似基督”。一聊就是四个小时,越聊兴致越高,那种感觉真可以用酣畅淋漓来形容。中间聊到兴奋处,真的应该握握手,因为我真的很少这样和别人交流思想,况且精神层面的交流是要有对象的。

    这也正如初中众多的同学,大家关系都很好,但能够经常交流思想的就那么一两个。之所以能二十多年未见就聊得来,是缘于大家有相同的成长环境,相同的教育背景,相似的人生轨迹,相同的际遇以及相类似的性格特征。这些相似和相同,也印证了一句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朋友会越来越少,是因为我们对朋友的定义更严格了,甚至苛刻了,浓缩了,提炼了。真正能够成为朋友的,应该是能够交流思想的。这种交流,是心灵的沟通,我称之为“心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