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恐惧,是人生最大的疾病
(2010-05-22 10:34:50)
中里巴人说:
我觉得人生呢,简单说,就是要驱除两个东西,一个是忧虑,一个是恐惧,把忧虑和恐惧去掉了,心灵也就通畅了。应该说《求医不如求己》跟我20年之前的“乱”有很大的关系。
那时候,因为我的思想比较乱,所以烦恼很多。这个乱本身呢,就是思想意识混乱,就包含了一种无名的恐惧和忧虑。
从上中学开始,有好几年都是这个样子,那个时候有一个明显的毛病,就是别人给我讲什么我都听不进去,我必须自己想通了,必须自己看对了,才能接受。
我从小就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像老庄,四书五经,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拿过来看。还记得初中的时候就去商务图书馆,买什么伦理学啊,休谟的人性论啊,弗洛伊德啊,也没人告诉我这些,但我就是喜欢。
因为心绪特别乱,比如你正跟我说这事儿呐,我听不进去,我总是想我自己的事儿,然后干这个事的时候我又想别的事,很长时间就在这种状态里,精神就是不能集中。挺痛苦的,所以就想从哲人那里得到些灵感和启示什么的,总想把自己给理顺了。但一个过程下来以后,我感觉这些东西并不能让自己理顺,因为好多东西都是我不能理解的。后来接触了《金刚经》,我感受最明显的是,每天念一段儿《金刚经》,心里便开始舒展了,没有那么多思虑了,然后又念心经¬,又练打坐,逐渐的,心就静下来了。
其实这种乱的状态也很容易理解,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过这样的时期。现在回想起来,我在那个时候实际上就是处于一种调整状态之中。因为当时读了很多中国文化、西方哲学、传统中医和宗教等方面的书籍,各种不同的文化思想必然会对我形成一种冲击。但正是由于这种冲击,促使我去思索,去体验,去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也促使我去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
但是这些乱我觉得也不是白白地耽误时间,就因为这个乱我才会期望去找到一种头绪,想把这个乱给理顺了。
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人最大的疾病就是恐惧》。博客上有那么多人向我求医问病,我相信大多数的病都跟恐惧有关。我自己也曾经¬有恐惧的时候,所以我理解他们。我觉得大多数人恐惧和忧虑的原¬因是因为心理没有一个支撑的力量。
佛家有句话叫做“烦恼即菩提”(“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就是告诉了我们一种方法。
这个时候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一种是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那一定要努力自己解决;另一种是自己根本无力解决的问题,那也别去忧虑、恐惧它。因为忧虑、恐惧什么作用也没有,只能白白搭上我们的气血,让我们更加的虚弱,更加的六神无主。我中学时采用的是前一种方案,现在常常会采用后一种方案,也就是艾默生所说的“让老天去处理”。
我似乎很善于从大自然中去获取原¬动力,比如我总能通过一棵树,一个石头的形状,获得一点力量,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吧。《金刚经》里面有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就是告诉你,物来心而道不留,告诉你心像一面镜子,你到这个镜子面前了,迎接你的是人的头像,然后你走了,镜子里什么都没留下。
这正好验证了佛教中的一句禅语“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来的事情随之而又空了,所以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从来不把事情留在心里。理解了这个道理,忧虑和恐惧也就随之而去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