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曲”,只要拨动了他的心弦

(2010-03-03 08:57:22)
标签:

心曲

心弦

经络

曲子

巴人

杂谈

分类: 《中里巴人健康私房话》现场版
   田原的话:
    中里巴人说,他的《求医不如求己》真正想要传递的不是什么方法、工具,而是一份情感的力量,虽然,相当一部分中里的粉丝们,仍然着迷于他所提供的方法。
    多希望,有更多人,通过这样一本书,沟通中里的心灵世界,求得他的“心经”。
    小时候痴迷唱歌,那时儿流行歌曲刚刚出现,舅舅从国外带回一台小录音机,我欢喜得不得了,天天放在耳畔听,每天晚上抱着它睡觉,抱着它醒来。
    一天,擎着油纸伞,走在细雨蒙蒙的小巷,心里忽然流淌出一段儿音乐。伴着足印,一路我哼唱很久,过后才发现,这是我自己创造出来的音乐,那么自然,那么自在,那就是我心灵的歌声。
    我的一位朋友,去学习西方音乐,下了很多的工夫,从乐理到器乐产生、人文历史通通读了一遍,但就是学不明白。直到有一天傍晚,他偶然走过一户小窗户前面,灯光隐约印在窗上,一段钢琴曲从窗内缓缓地流淌出来。
    当时正是傍晚,夕阳映照,和着优美的钢琴曲……他忽然开悟了,音乐不是考试,不能死记硬背,完全是心灵的感悟。
    这就好比“爱”,它看不到、摸不着,只是一种感觉,有些人觉得这种感觉很清晰,有些人却是懵懂的、彷徨的。这些全在于不同人,不同的心境,有不同的心灵感悟,悟到了,就收获了。
    欣慰的是,不管外界的环境怎样,中里一如继往地,大声咏唱着他的心灵之歌,而且要不断地唱下去。

   中里巴人说:
    其实没关系,尽管一些人的心灵通道暂时闭塞了,但是只要有契机,缘分,人与人的心灵之间啊,还是可以沟通的。
    有时候,大家会莫名其妙地觉得,我为什么爱看中里写的书啊?其实现在的世面上好多书也写到了经络,也说了很多这个穴位治什么病,那条经络怎么疏通。
    但是,为什么爱看中里的书呢?他有时候也纳闷儿,不知道为什么。其实是他的心里已经感觉到了,我们已经产生了心灵的一种共振。这种体会是潜意识的,只可意会的。但是,不管是明明白 白的体会到了,还是潜意识的体会到了,只要有体会,就都有作用。
    好多感觉都是不需要语言来直接说明的。比如周杰伦的曲子,我并没有去刻意理解里面的歌词,但是我依然会感动。就像《青花瓷》那首歌,我听着听着,就觉得好像回到了明清时代,唉呀,一下子就走进了江南那种烟雨朦胧的情境,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位少女依窗而坐,正描画刺绣,对诗吟唱,又或者拨琴弹曲……
    听着它的曲子,我已经抵达了一种意境。我没记歌词,也不需要记住歌词,从心里我已经感觉到这种意境了,而且感觉到的比用文字描述出来的东西更多,我已经进入这种情境当中了。要说歌词,我就记住“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就一句,就感觉,嗯,不错……就够了!其他的歌词我有没有记住已经无所谓了。
    音乐这东西,用旋律的方式来表达真是意味深长,回味绕梁。你用文字表达那是另外一回事儿,它让你看到的,想到的,远远没有这首曲子传达到你心灵中的东西多。就跟这下雪了,我们只有亲自在雪中,唉,踩几个脚印儿啊、打打雪仗啊……才能感受到雪的感觉。你说怎么描述?用文字无法描述,再好的文字功底也没办法完全表达你们之间的心灵沟通。
    所以我想要传达的东西,不需要用文字特别细地描摹出来。我告诉你经络穴位,其实就是在把你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灵感给激发出来。
    每个人都是有灵感的,一旦你的灵感被激发出来,你就不再只是一架人形的机器,你就不会按现有的这种逻辑思维惯性地行走下去,心灵被激荡了,你的生命才有了色彩,是鲜活的,而不只是行尸走肉。
    现在社会圈定了很多个条条框框,被规范的久了,有种叫感觉的东西渐渐麻木了,很听话地按规矩走。比如说发烧了,过去,我们一摸脑袋,觉得热,唉,就知道那是发烧了,赶紧去医院治吧。
    现在呢?要说发烧,光用手摸着热?那不行,得拿体温表测试,到了多少多少度,嗯,你发烧了。没人相信手的感觉了,都觉得手已经不准了。
    这就好像中医的诊断方式和西医的诊断方式。中医是望、闻、问、切,这四个字儿里,有作为医生的判断,也有病人自己的思维和感觉在。西医呢,化验、X线、CT,这个标准化、那个标准化,把一切交给了没有温度的仪器。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曲”,只要你拨动了他的琴弦。哎呀,这个大的共振才是美呢!因为什么呢,独乐不如众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