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心灵鸡汤”不能解决温饱问题
(2010-02-25 08:34:36)
田原的话:
文人行走在文字长廊,寻找生命真相之旅;中医、哲人甚至晒在阳光里打盹的老人们,也在思考与沉静中持续这趟旅程,犹如一段朝圣之路,走的道路都是不相同的,然而就算弯弯转转,最终,也都会奔向同一目的地。
就我的感悟来说,最终,都将由有形的身体,行走进心灵深处,在那儿寻找到隐秘的生命真相。因为生命是恒动的,无常的,似乎永远无法穿越那面看不见的帷幕,在帷幕后面,永远有迷惑和不幸。
捧着“心灵鸡汤”的人们,试图解决自己的浮躁,空虚,孤独,但似乎仅仅滋润了干燥的皮肤。心灵迷失了以后,很快带来了斑驳的身体伤痛,可怜的是,大多数人把身体当作一个犯人,不停的向它索要证据,感冒了,是哪种细菌在作祟?得肿瘤了,是哪颗癌细胞在犯罪?没有证据,身体永远无法沉冤昭雪,只能不停地被各种科学理论、科学仪器“严刑逼供”。
在中国人九种体质里面,我们表达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心身相关论。意在说明心灵与身体的密切合作关系。
中里巴人说:
所以,光喝“心灵鸡汤”,没有正确的养生理念与手段,也不能完成对生命与健康的实现。这相当于,他从一个布套子当中出来,又掉到一个绸套子中去了,可它还是一个套子。
确切一点说,传播传统文化或许让我们离远古文明更近了一点,但毕竟还是跟我们的凡俗人生有一段距离。
为什么有距离呢?因为一个人的生存是多重意义的,确实要解决心灵问题,但同时还是要解决身体问题、欲望的问题、疾病的问题。你现有的积淀了几十年的生活习惯,你的祖辈父辈,几代人积淀下来的生活方式都消失了吗?你的膳食结构都改变了吗?这些问题你光靠心灵都解决不了。
所以,心灵的一种安抚也好、滋养也好,只能解决其中的一部分问题,而且这一部分又是形而上的东西。
我提到过以前写的一篇文章——搭建生理和心理的桥梁。这个桥梁就是人体的经络。我们常提到精、气、神,其实就很类似于生理、经络、心理。对应来说,精呢,是属于生理层面上的物质,化生为气,循着经络走,再升华为神,这才是心理层面的了。
古代有一些成语,含有很深的道理,比如“聚精会神”,精要聚,才能会成神,意识和意念才会产生。那么,这个精的形成与完善就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作为桥梁的气和经络都非常重要。
有一个著名的教授,他给我审稿的时候,他说,这写错了,你错了,你应该按书上面所说的那个来讲,经络就是经络嘛,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那种。要是跟那个心理有关系,那成神经了,那就错了,绝对错了!
所以就没办法,一些正统的中医专家到现在对我的理论都不认同,权威都不承认啊,我这又没有实验证明。
话说出来有些东西也没法儿证明。现在中医院校的学生们在养小白鼠,在它们身上做实验。可是人和动物怎么能是一回事?动物身上的实验数据,就是我们人所需要的证据吗?
越这样学习中医,偏离中医的路越远。其实说到身体的智慧和能量,我觉得每个人都会有,但就是看你信任的程度有多少。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