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用自己的方式解读人生
(2010-02-24 08:33:05)
田原的话:
我有一个朋友,广播电台的主持人。三十几岁的时候,好多人请他做主持婚礼的司仪。大家都说他主持得太好了,就口碑相传,高薪请他。可是他并不是专业的司仪,也没有什么时间。他为什么受欢迎呢?因为专业的司仪们都是按套路来的。而他不是,只要他见到新娘、新郎,就足够了,然后好多灵感都出来了,看他的主持就是精神盛宴,与众不同的、新鲜生动、温暖感人。
由这个朋友,我再看中里,如果他们在一起,一定是交相辉映。中里的思维是立体发散的,语言流畅如清新的河流,没有淤泥,声音所经之处,必是荡涤尘埃,被沐浴般洁净身心。
中里说,要事先把这些东西都学完了,只不过是说从你陈旧的记忆中再捞出一块儿。你再怎么刷洗上色,他也是陈旧的。因为每一天都是最新的,这个主持人的感受也是新鲜的,所以最棒的,最精彩。
中里巴人说:
这个人很棒!
说到新鲜出炉,我也有体会,我每次做讲座就是这样。开始讲了,就会感受当时不同的人群。今天来一老太太,明天又来一小孩儿,讲得全都不一样。当时都不一样。我就觉得什么呢,要把假权威全打倒。
我说活着就做自己,说自己的话,语不惊人死不休。人家说的话就不用再重复了,没意思。
我现在有一个讲话节目,更类似咱们这样聊天的方式。因为我觉得只有在聊天当中呢,大家真正才能体会到我要表达的深层的含义。大家都说揉这儿,我觉得派谁去都一样。大家都知道揉这儿嘛,那还要我亲自去说干嘛呀,还耽误时间,我就说通过这个穴位经络……这穴位经络呀,有好多人并不感兴趣,但是他一旦通透了后面的东西,他自己就会找好多方法。除了穴位经络,什么方法,他都会找到,每个人都有一个聪明才智的仓库,只是没有被点燃罢了。
曾经有一个电视台,做节目时给我留了一个框,说我们可以来一个镜头,到医院门口找几个人,到现场给他们咔咔一点播就成了。我说,不是,我不是这样的人,我也永远不会变成这样一个角色。我认为我的角色就是让大家明白自己身上就有自愈的能力,我就帮助大家找一下。如果你能找到你就找到,找不到也别怪我,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道路……说这些东西就行了。
换个视角来看,社会上这种高智慧的人多了去了,他们有很多宝库需要发掘出来。其实就是我说过的,从一瓶啤酒想到二姨。真的,有时候,她们体会出来的东西比我说的要好得多。就是没有用来引爆的这么一个引子。我呢,只是通过某种方式引爆一下,或者就是那个星星之火。
北京有讲座,外省也有一些讲座。但不是很“中医”的那种讲法,是通俗的讲法,因为从大众这个角度来讲,就不能太专业,要把握那种通俗易懂的感觉。如果是学院派的模式,给学生讲课那种,就要请一些专家去讲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