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携《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座客《中国商报》

(2009-08-18 16:14:01)
标签:

养生

中医体质学

中国商报

田原

为什么你会怕冷?
  什么原因让你比别人易胖?
  痛经和长斑是正常的吗?
  你,或家人、孩子是过敏体质吗?
  总是感觉疲惫预示了什么?
  失眠和抑郁的问题可以解决吗?
  ……
  众多关于身体的疑惑,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一书中有了新的解释。

  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的今天,养生保健类的书籍纷纷涌向市场,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畅销记录。在汗牛充栋般的养生保健类图书中,这本书还是让人眼前一亮。它没有单纯地讲述吃什么样的食物、做什么样的体操可以强身健体,而是从我们身体最根本的角度出发,帮助读者首先判定自己属于什么样的体质,认识自己身体的个性,而后才提供一些适合这一体质的养生、保健、祛病的方法。
  人各不同,养生也需要个性化的、不同的方式。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认知身体的启蒙读物。

 

田原:倾听身体的语言

  中国商报:王教授在之前出版过一本由他主编的《中医体质学》,不过内容非常专业,您也写过很多中医文化与养生方面的书籍,怎么想到现在出这样一本书?
  田原:大概有三四年的时间了,我一直在关注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学》,并且在2007年的《中华中医名流》上做过这个方面的采访,当时的题目是:中国人的体质危机。没想到发表以后,就接到了很多读者打来的电话,总体为两个问题:一是这样的访谈不解渴,仅仅知道了体质学说,但是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质,怎样对症下药养生,预防疾病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二是非常期待解读身体这样的一本书能够问世。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就把采访、写作的工作重新做了调整,预计在2008年把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学从中医院校的课本上诠释出来,给寻常百姓使用。没想到,这个写作过程很不容易,所以一直到了今年4月份,《解密中国人九种体质》这本书才问世。
  中国商报:作为一个普通读者,该怎样更好地用这本书?
  田原:新浪网为《解密中国人九种体质》这本书做了一部分连载,几天的时间,点击率就达到了十几万人次,但是,褒贬不一。我觉得这和当下普遍有些压力和急躁的情绪有关,还有就是这几年以来,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养生保健类的书籍。通常意义上,他们会给读者一个直接的方法和做法,所以这类的读者一上来就想得到什么什么的,这似乎成了这类出书人与看书人的默契。
  《解密中国人九种体质》有没有具体的方法呢?当然也不少。可以这样说,这本书更为权威,更为通俗易懂,也更为用心。但是,怎样读这样的书,以怎样的心态来读呢?我觉得只要别太急迫就好。因为,我们的身体已经成长了几十年,假使出现了一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岂能瞬间就能解决呢?其实这本书就是要教给你如何观察身体的变化,倾听身体的语言,记录一些改变。
  如果懂得倾听自己身体的表述,我们就会发现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感觉自己的胖瘦,口味的变化,睡眠的好坏,心境的波动,有时甚至是梦的改变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讲,身体可能出现的任何早期失调,这本书都给予了理性与客观的认识,并且在这些细微末节上帮助读者找到自己身体的规律与本质。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本书比较适合放在自己的身边,随时出现状态随时找到答案,这几天口腔出现了异味,为什么这几天口渴了……等等问题。给你一个基本原理与具体的解决方法。而当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有所了解以后,就会发现,一切都可以改变,甚至可以掌控,因为很多病痛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是我们自己一手制造的。你完全可以原路返回。
  中国商报:您个人有哪些切身体会?
  田原:谈到我个人的体会,说说朋友的事儿,他们夫妇总是吵架,因为丈夫很懒,不爱早起,不喜欢家务活,不能长时间陪她逛街,说话永远低声低语,在路上同时淋了雨,妻子什么事儿没有,丈夫却得了感冒,卧倒很多天才起来,这些年她尽管知道丈夫的体质差,但在心底里她仍然很不满,对丈夫的判断还有懒惰,一个男人,这样没有力量。在我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我打电话告诉她,她的先生很可能是以气虚为主的体质,她也是恍然大悟一般,说他小的时候得过重病,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丈夫一直和容易疲惫的身体抗争,事业上很努力,已经做得很出色了。妻子彻底理解了他。这一次,她们接受了我的调体建议,并开始了积极的调整,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先生的身体明显改善了,他对我们说,有活力的感觉真好,只想每天跳起来做事。
  中国商报:目前市场上养生保健类的通俗读物非常多,您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想着意突出的、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
  田原:首先我想说就是它的权威性。王琦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中医专家、学者,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带头人,《中医体质学》是他及他的团队奋斗了三十几年的成果,200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所以这本书一出场就站在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度上。
  其次,这本书采用了化繁为简、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系统地梳理了身体的诸多表现,在个性化体质方面可谓描述细致周到,读者很容易找到和自己相近的体质类型。从而避免了盲目的养生保健。书中有测量体质的量表,可以简单辨体。
  最为重要的是,《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这本书具有普世意义,因为13亿人,九种体质,一种平和,八种偏颇。九种体质认为,每种体质必定对应着某些疾病,这八种偏颇的体质,就像通往疾病的八座桥梁,关键的是要找到属于你的那种体质,你正在走的那座桥。这样的桥,每向前走一步,就离疾病更近一些,但是如果我们已经发现了这座桥的秘密,提前看到它通往的不是美丽的风景,而是悬崖峭壁时,我们就能够即时调转脚步,向反方向行走,每走一步,就离疾病更远一些。
  我们可以将《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当成一本认知身体的启蒙读物,你看到的文字背后,还有很多东西等待你独自体会与感悟,那些就是关于身体、关于生命的奥秘。细细读下去,最终帮助你找到生命变化的规律。
  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等,早期就表现为痰湿体质,如果这个人群能早一些知道自己是这种体质,有得糖尿病的倾向,坚持在饮食、起居上多控制,少吃肥腻,多吃点儿青菜萝卜,痰湿会在生活细节中点点化掉,就会阻碍疾病的到来。反之仅仅一个糖尿病群体,给家庭与社会带来的是怎样的巨额负担与精神压力。
  这本书会对每一个读者说:治病是医生的事儿,了解身体是我们自己的事儿。
  中国商报:作为著名中医文化传播者,您是一个媒体人,但您与许许多多的中医有着广泛的接触和了解,您怎样看待中医体质分类在中医界的影响和作用?
  田原:2007年,《中医体质学》就进入了国家中医高等院校,作为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必定会对一代代的中医学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民间工作的很多中医人也需要这样的书籍,这会使他们更为全面、客观地考虑疾病的产生与治疗,更好地为基层大众服务。
  中医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智慧,几千年更迭不衰,仍然需要很好地继承,同时更需要发展,需要与时代应答。但是没有理论的传承不是最好的传承。时代需要有更多的中医人著书立说,带着他们的精神与不朽的追求,带着他们激情与生命的温度长存于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