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10月15日下午,由苏州图书馆分馆管理部策划开展的“‘千场阅推活动’家门口图书馆—— 成长不孤‘读’”系列活动在绿湖分馆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汉字中国》系列图书的作者、清华大学金融学硕士——何芙蓉老师,为小读者们带来汉字魅力系列第三课。通过甲骨文的字形展示,何芙蓉介绍,中国人可以从最简单处着手,逐渐累积出博大精深的系统。例如纺线是古人必备的生产方式,也衍生出不少汉字。例如“经”“纬”二字,由甲骨文字形可见,本指织物的纵线和横线,“南北向的叫经线,东西向的叫纬线,知道文字的原意,学地理时就不会弄混了。”知其所以然的过程其实是万物互联的过程,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形似”将祭祀的供品和柳树联系起来,又同人的离别之情联系起来,还可以跟建筑的榫卯结构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用“神似”将纺纱、织布同人们做事情的态度和理想联系起来,于是有了平时说的“专心”“成绩”“继续”“经天纬地”这些汉字词语。顺着这些词语,我们便能直通传统的文化生活。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