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由苏州图书馆分馆管理部策划开展的“‘千场阅推活动’家门口图书馆——走读研学”系列活动在昭庆寺分馆举行,10组家庭在导游马老师的带领下,步行至卫道观前,从游人如织,熙熙攘攘的平江路,咫尺之遥,便进入一个优雅静谧的所在,苏州城建博物馆之旅开始了。
马老师先和孩子们分享了苏州城建博物馆的前身——潘宅的故事。潘家始于清康熙年间,第九世潘麟兆改习商贾。十余年艰辛,才有小成,为大富打下基础,家宅由齐门东迁至卫道观。礼耕堂初具规模。马老师特别提醒孩子们要分得清苏州掌故中另一个“潘家”(贵潘)。礼耕堂的主人是“富潘”:原观前福昌水果店、原观前街天源糕团店、原稻香村糖果店、元大昌酒店、潘资一中药铺、宫巷清泉浴室、原余昌钟表店等老字号,当年都是“富潘”名下的产业。高悬大厅的牌匾“礼耕堂”源自潘家祖训“诗礼继世、耕读传家”。
孩子们指着古典建筑,好奇的问马老师那些建筑构件分别叫什么名字。马老师耐心的从抬头仰视的“甘蔗脊”,讲到低头俯视的“基”与“础”。古老的建筑,一砖一瓦,一栋一梁诉说着另一个时代的故事;而城建博物馆在极具古典美的建筑中,融入交互触发、二维码扫码、AR眼睛等孩子们更熟悉更好奇的手法,展示了苏州城市建设现代化的进程。
孩子们积极的和马老师探讨地铁轨道交通的结构、哪一座摩天大楼最高。趴在AR眼睛前找自己熟悉的建筑群,名字一一道来,如数家珍。孩子们从可看可触的建筑中,领略汉语之美、汉语之广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