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7月25日、7月31日,由苏州图书馆分馆管理部策划开展的“‘千场阅推活动’家门口图书馆——晚晴课堂”系列活动分别在白洋湾分馆、姑苏分馆、文昌分馆举行,邀请了杨旭辉教授为大家分享诗词。杨旭辉教授是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研究,主讲的课程《苏州诗咏与吴文化》《古典文学的城市书写》被评为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
活动中,杨教授用三句诗词引出了“盛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诗人”这个问题,结合现在非常流行的电影《长安三万里》,告诉我们:要从诗歌里了解诗人内心情绪。内心情绪的状态就是要和当时历史社会背景相结合的,如果把时代背景省略,忽略诗人的经历,诗词就会产生误导。比如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不是作者简单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而是李白在那个时代追寻理想,不断受挫折的当中所经历的过程,被贬赦免后的一种喜悦心情。
从盛唐到晚唐,从李白的豪迈,到李商隐的沉郁,都告诉我们: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具有的重大意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