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早,由青岛铁路医院到只有一墙之隔的青岛铁路分局,即青岛德华高等学堂旧址。德华高等学堂 位于市南区朝城路2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岛德华高等学堂由德国胶澳建筑管理局规划设计,建筑造价
64万马克,1912年建成。是青岛最早的高等学校。

青岛德华高等学堂校址地处火车站西南,校园一直延展至海边。学校建有教学楼、图书馆、礼堂和办公、实验楼等。

教学楼高二层,长约80米。楼顶为四坡顶,
中部楼体盖有复折式屋顶。大礼堂和图书馆在教学楼后侧,与东翼相连,礼堂前的圆顶山墙与有青年艺术派风格的青岛福音堂近似。外墙扶壁的花岗岩护脚增强了楼体的塑性感,整个建筑为德式建筑。砖石混凝土结构,高约17米,设医院、政法、农村、机械4
个系。

校园北区建有两幢学生宿舍,可分别容纳125名学生,学生宿舍为二层建筑,各有一院落。此外,校园里还有服务楼和住宅楼各1幢,供3名德籍教师使用。青岛解放后为青岛铁路分局办公楼。

上海同济大学土木系科的缘起发端于千里之外的青岛德华高等学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于1914年攻占青岛,取代了德国在胶澳地区的殖民统治,德人开设的青岛德华特别高等专门学堂被迫停办。该校教师德士烈、白德林等及43名学生转到上海同济医工学堂。

转去的学生中,4名入医正科,9名法政科学生1915年在同济毕业;另外30名土木科学生,同济为他们在工科(1912年同济正式设立工科,当时只有机电科)内增设土木科,其中在青岛尚未预科毕业的学生,则先安排他们补习数、理、化、图画等课程,第二年再进入土木科。现在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在中国已是名列前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