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

(2010-11-18 09:04:00)
标签:

少儿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家长会

多动症

分类: 社会关注

http://s16/middle/5f553862tdd4e4643814f&690
一博一花:菊花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

       ——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中心校领导、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

首先我向各位家长汇报一下本学期我校在教育教学、校园管理等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略)

下面我就和大家谈谈有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关问题。我先给大家说一个案例吧——

[案例]

 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的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对这位母亲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带他到去医院查一查。”

 回家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彩,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坐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就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能考取这所学校。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其滴落在手中的信封上。

 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则案例:

一、从学校教育方面来看

 在这则案例中的学校教育中,叙述了三次家长会,第一次,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第二次,小学阶段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带他到去医院查一查。”第三次,初中的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从中可以看到学校教育中,这些班主任都希望家长能够协助学校教育孩子;都能够为家长教育孩子提供建议。

 这说明了学校教育需要与家庭教育的配合,特别是在学生有“问题”的情况下。

 在这三次家长会上,我们看到了幼儿园、小学、初中的三次家长会的班主任都有一个共同点,都认为这个孩子有“问题”,不是“多动症”、“ 智障”,就是有点“危险”。我认为这一共同点都是从孩子的缺点方面看孩子的;都有一定的主观臆断的成分;都有推托学校责任的意思。

 这些班主任的行为代表了学校教育的主流观念,即能够发现学生的“问题”,但是,但是对于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却认为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学校好像没有什么责任,学校只有告诉家长学生“问题”的义务,一旦学生有了“问题”就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就由家长教育去吧,我们学校的教育是没有问题的。

 在第三次家长会上,可以看到学校教育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校教育中对“两极”的学生是比较重视的,即对所谓“差生”在家长会的时候总是要批评的,甚至要因此对家长进行“教育”的。对所谓的“好学生”总是在表扬的同时,得意洋洋地表现出这些“好学生”是我教出来的。而对处于“两极”之间的学生是不重视的,比如在一案例中“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坐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从中可以看出,这次家长会上,由于这孩子已经不是所谓的“多动症”、“ 智障”了,已经处于中间地带了,所以,班主任并没有在家长会上提到这个孩子,只有在家长问的时候才告诉家长孩子的情况。

 按照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教育应该是面对全体学生的,这包括学习好、中、差的学生,而实际上的具体的学校教育呢,却不能做到,学校教育出于种种原因,总是关注那些好学生,普遍存在排斥“差生”的情况,这与素质教育是相违背的。虽然这一案例不是发生在我们学校,但是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的。下面是我从网上看到的教育学生的方法,很有感触,摘取一部分稍作改动送给在座的老师参考。            

第1招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第2招做学生的人生成长的好榜样                             

第3招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                             

第4招开展各项活动前最好和学生商量一下        

第5招和学生一起分享喜怒哀乐                                     

第6招鼓励学生说出内心的想法和对班上工作的建议             

第7招尊重学生的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8招多激发学生的的个人兴趣和爱好                                 

第9招赏识学生的努力和勤奋,发现和放大学生的优点             

第10招永远别说伤害学生的话                                        

第11招用温和的建议走进学生的心里                                 

第12招从生活细节上关心体贴自己的学生                              

第13招包容学生的缺点和过失                                      

第14招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15招多一些引导,少一点控制,特别不要和逆反的学生较劲   

第16招对学生进行合理奖励                                     

二、从家庭教育方面看

 在这一案例中,这一学生的成功主要原因是这位家长正确教育的结果,在学校老师的眼中的孩子是有“问题”的,不是“多动症”、“智障”,就是有点“危险”,相应采取的办法是告诉家长了事。而在这位母亲的对自己的孩子始终报有希望,相应采取的做法是在暗示“问题”的同时鼓励和激励。

 由于这位母亲的教育不断去适应学校教育,这才使这个孩子最终能够成功。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这位母亲当时按照幼儿园、初中教师的建议,让这个孩子去医院查“多动症”、“智障”,可想而知,这孩子就有可能被送到“特殊教育学校”,而不可能考上清华大学的。这位母亲为什么没有按照学校教师建议去做,我想是因为这位母亲知道对自己的孩子最了解的只有她,学校教师是不可能也做不到完全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她在承认自己孩子“问题”的同时,正确地配合了学校教育,采取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对于每次学校班主任的说法都换了一种说法告诉了自己的孩子,而没有完全按照学校教师的建议去做。这对家长来说,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的许多家长,往往轻信学校班主任的判断,特别是对班主任对孩子的“问题”判断时,马上采取对自己孩子批评、惩罚、指责等制裁的办法,当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回家又受到家长的打骂、批评的时候,这个孩子还有活路了吗?不用说孩子,就是成年人如果受到这样对待,心理上也很难承受的。从家庭教育方面看,好的家长应该是这样,当学校老师批评、指责孩子时,应该象这位母亲一样,采取在暗示“问题”的同时鼓励和激励的方法;当孩子得到老师的表扬的时候应该在赞赏的同时让自己的孩子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所以我想提醒在座的家长一下,最好不要对孩子说下面这十句话

1.你为什么就不能够象……

孩子被对比,很可能增加他们本能的敌对情绪,甚至耿耿于怀.应该向孩子讲清楚你的具体要求.重点放在你希望他改变的不良行为上.

2.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被话刺伤的孩子只会心生叛逆,把事情弄得更糟.要和颜悦色,耐心讲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3.你简直笨到家了!

这话只能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极大伤害.有的因此产生自卑感,不求上进.家长正面积极的鼓励和卓有成效的帮助,才是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和掌握生活本领的根本方法.

4.走开,能不能让我安静一会儿?!

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从而产生无以名状的孤独感。倘若你的确想独自呆一会儿,可以耐心向孩子解释:我很乐意与你在一起,只不过现在太忙,请原谅.

5.少罗嗦,闭嘴!

孩子会认为父母对我的意见一点也不重视.长此下去,孩子会变得毫无主见,依赖性极强,把自己看成一个无足轻重的人.

6.老老实实去做,不然……

空洞的威胁最终将损害家长的威信.孩子反而会继续自己的不良行为.瞧你怎么办.最好办法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惩罚手段.

7.妈妈求你了!

教育最怕出现奖励不管用,惩罚不能使,孩子软硬不吃,但千万别说妈妈求你了,说这话就意味着父母缴械投降,孩子会从心里更加篾视你。

8.我没本事

和孩子谈话时把自己的自卑感表露无遗.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卑感是由家长诱发的.父母如果能坚定自信,乐观向上,那么孩子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

9.揍死你

当你说这话时,表明你再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了.这是一句根本无法兑现的大话.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停止他的活动.

10.你滚吧,想去哪里去哪里

 最后通牒式的话让孩子没法应对,他虽然不想离家出走,但更不想就此低头.任性的孩子可能会逞一回英雄,真的离家出走了.

三、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方面的关系方面看

 在这一案例中,是家庭教育正确地适应了不正确的学校教育,而作为学校教育在客观上扮演了正确家庭教育反面人物。事实上真实的教育就是这样,社会教育、学校的教育和家庭教育总是不正常的配合着,社会教育从各方面对人进行教育,学校教育是从正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家庭教育是从适应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方面进行教育的。这一案例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思想和方法是不一致的,这位母亲的做法代表了有知识和文化的新一代家长,而这一案例中的学校教育却代表了我们国家现实的落后的学校教育。对于现实的学校教育,有知识有文化的家庭教育的正确做法就应该去在适应学校教育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家庭教育,指责、埋怨学校教育都是不明智的。作为每一个家庭的家长,不能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虽然按照社会分工学校就是专门教育孩子的职业部门。如果学校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教育的话,家庭教育也是必须的教育,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总之,我认为在这一案例中,这个孩子的成功,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结果,学校教育真实地起到了目前中国学校教育的作用,也只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而作为新一代家庭教育代表的家庭教育,是我们各个家庭应该学习和借鉴的。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这一案例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不是理想的结合,并不是最佳结合,要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理想结合,需要努力的首先是学校教育,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清醒认识的。

四、对学生的忠告

1.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可以原谅,但请你记住:上帝能够原谅的事,社会不一定会原谅;老师能够原谅的事,老板不一定会原谅。你将生活在现实而复杂的社会,而不是天堂。

2.年轻就是资本,但年轻是学习知识和打拼事业的资本,而不是放纵自己和庸碌生活的理由。请你记住:不要以为年轻就一切还来得及,来不及的不是年龄而是在岁月流逝中所积累或错过的一切。

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的品性和素质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而上学时期的养成往往会影响你的一生。请你记住:上课说话的确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养成一种习惯,就会决定你被“请出去”的命运。

4.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它会赢得认同、欣赏和合作。请你记住:不尊重朋友,你将失去快乐;不尊重同学,你将失去帮助;不尊重老师,你将失去知识;不尊重领导,你将失去机会;不尊重长者,你将失去品格;不尊重自己,你将失去自我。

5.要学会尊重父母,他们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群,在黄土地,在工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去争取你们的未来。出身根本不是鸿沟,中国有70%的人是农民,还有许多的人上一辈也是农民,追溯上去都是农民,农民是共和国的脊梁,父母是家庭的脊梁。尊重父母,人生就有了道德第一道防线。

6.要相信老师所说的话,顶撞不是自立,更不是显摆的依据。学习上可以质疑,教育上要相信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三番五次地教育,除了亲人只有老师还可以相信你可以改正。青春不是冲动,尊重才是礼貌。

7.要相信学习,热爱学习。目前为止,它依然是你们追求进步,改变处境的最好出路,不要拿比尔·盖茨做依据逃课、上网打游戏,他只不过换了学习地点和学习方式。学习更是一种品质,验证着人前进的能力。

8.要学会劳动,劳动也是人生。与其将来到社会上打拼才知人生甘苦,不如从今天开始坚持劳动,让劳动成为习惯,让劳动成为品质,人生就增添了最亮的底色。

9.要学会读书,读好书而不是劣质的口袋书。当父母外出的寂寞、厌烦作业太多的负荷一齐袭来时,选择读书不仅意味着放松,更是一种幸事:因为读一本好书,就是打开一扇窗,窗外阳光灿烂,丰富多彩。学会读书,一生受用。

10.要学会亲近生活,与亲人为伴,与同学为友,走进田野与花鸟虫草为邻。可以让远离父母的你分享人生的乐趣。当然也要学会思念,思念那遥远的背景和亲切的关怀,感恩的种子就在你心中萌发。

11.要学会欣赏。你们拥有城里人追求的精神家园:小桥、流水、人家,要从村庄开始,从池塘开始,从身边的点滴入手,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美,品味美,尊重美。欣赏风景,本身也是风景。

12.要学会踏实做事。辍学打工虽然可以赚到第一桶金,但缺少了读书求学的历练和校园生活的熏陶,你的青春风景会大打折扣,人生又会回到老路。相信自己的努力,不懈的打拼,一定可以换取明天的亮丽。

13.要学会与他人相处。成功来源于40%的知识能力以及60%的人际协调能力。善待他人,尊重别人,把自己当成一棵小草,增添绿色;当成一棵树,遮风挡雨。让纯真的本色在环境中和谐,一定是最自然的风景。

 相信自己,相信梦想像土地一样坚实肥沃而且没有尽头。用努力浇铸,让梦想飞翔,成功永远在向你热情地招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家长会有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