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方言引出的笑话

(2009-07-23 15:39:09)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杂谈

 

由方言引出的笑话

  临时有事外出暂离办公室,出门前委托同事,如果有电话找我,请代接并告知我的去向。过了片刻,待我返回办公室时,只见办公桌上放着同事的留言条,上面写着:请回电话,三立公司,姓霍的。我苦思冥想,不记得曾与什么三立公司有联系,也更不曾认识某位姓霍的呀,看见我一头雾水,同事更加强调了一下,没错,就是三立公司,姓霍的,是一个男的。这下,让我更加糊涂了,没有办法,只好等待下次再来电话再说。后来,等电话再次打过来,令我恍然大悟,原来是与我进行项目合作的基层研究单位,沙林中心,姓郝的先生。浓重的西部口音,难怪让我的同事听起来理解得相差甚远,我们都忍禁不住,哈哈大笑。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山南海北各地人们的口音相差甚远,许多情况下,同一个字词在不同的地方读音各异,难以听懂甚至无法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

 说起来这因为讲方言或者地方口音不同,我就曾经闹出来过笑话;前几年去内蒙考察时,受到了当地老乡的盛情款待,为我们准备好多好多的好吃的,当时也的确觉得很饿了,于是就顾不得多说话,我便开始了实实在在的“埋头苦干”。这时,只听坐在我对面的老乡看着我说道:“你把那面片尝一尝”,我赶紧笑着回答:“好啊,好啊,我刚刚吃了一碗”。说的老乡一片茫然,愣楞地看着我,不知道我想表达甚麽,再后来看到有人拿出了名片,我才恍然大误,原来他的意思是说让我把名片留给他一张。这搞的我好窘迫,心里直担心,可千万别给人家留下这种印象啊,似乎我这个被称之为“专家”的人来到这里,这个主要注意力是集中在伙食上。事后,和同事们学起来,让我们笑得肚子疼。

由此看来,了解和掌握我们国家各地的方言和口音,也是一种博大精深的学问,多学、多听,既能够丰富自己,同时对于我们了解和适应东西南北中各地的文化和生活,顺利地开展我们的科研工作,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