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申论吧!
(2009-05-15 23:26:48)
标签:
杂谈 |
大凡每本教科书的序言里都会写:所谓申论,申而论之也。是的,申论,是申材料而论之。我认为,这里申和论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很多考生太注重“论”而忽视了“申”,这样是不可取的。我们常常在成绩出来的时候听到谁谁谁抄材料又得了高分,谁谁谁明明写得很不错却分数很低。为什么呢?关键就在材料。基本我们做题的时候会发现,提问都是“结合材料,请你谈谈。”之类的。因此,题目要求的首要一点是认真申,而后才是论。那么换个角度,改卷老师手里肯定是有评分标准的,那个标准上,应该就有几个要点,如果你的回答在要点上,那么就能得分。所以关键是抓要点,那么如何抓这个要点呢?只能从材料里找。要点不会凭空出来的,只会从材料中反映。所以,写申论的关键,就是读懂材料。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为了说明材料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读材料?
一般做法是:首先刚拿到申论试卷的时候,直接翻到最后看题目,心中对要在文章中找的东西有点印象了,看材料的时候才更有目的性。
然后开始看材料,手里拿着笔边看边划,注意,需要划的是:(1)能直接概括该段的中心的。(2)在解决的对策上,专家提到的话!这个可以直接在对策那题用上去作为一个要点的。(3)没有直接句子表明中心的,自己可以直接在读完这段后写几个字,大致反映这段话的意思就可以了。
作为对自己的提醒用,因为如果不写点东西的话,往往我们看完一遍文章以后会忘了每段具体讲的是什么,等到归纳的时候又要重新读一遍,比较费力费时间,做了记号以后自己对文章的轮廓会清晰很多。比如这次的怒江水电开发,我在每段材料的前面都写了“支持”或者“反对”(因为读之前看了题目了知道第一题问的是支持的理由和反对的理由)。然后等读完了回头来整理的时候就非常轻松了,支持的从支持的段落里归纳。
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记住:紧扣材料!
申论的复习,重点是在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炼你需要的东西。这个是需要练的,刚开始的时候会对题目觉得很茫然,知道点什么可是整理不好。这时候可以自己先想想,然后看答案,分析它每一句是从文章哪里来的,是通过怎么归纳来的,分析完以后,再自己通读一遍材料,把文章归纳一遍,练过几次就会有感觉的。
很多人,太过于注重背范文,等到拿到题目的时候,碰到自己不熟悉的话题,傻眼了,觉得没准备到。碰到自己背过的话题,高兴,然后拼命想着拿范文去套。可是往往出来发现得不到好的分数。为什么呢?脱离了材料。任何一篇范文,都不可能紧扣我们要写的题目的材料的。背一些精彩的文字和句子,适时地使用,是有画龙点睛之效。但是,整篇文章地照抄照搬,却常常忽视了材料,导致在老师看来,天马行空,完全脱离材料,没了得分点,分数又怎么会高呢?
再说关注热点。是的,申论出的都是热点问题,平时多关注热点,可以了解国家的政策导向,可以不至于在答题的时候出现与政策相悖的原则性错误。但是,这里又有一个误区,就是过分地关注热点。似乎什么都应该装到自己脑袋里才是。甚至有很多人热衷压题。何必呢?申论,往往会给你将近n页的材料,该知道的,在材料里都会告诉你。你只需要从材料里提炼出和当今政策导向相符合的观点,整合成自己的观点进行第三题的写作就行了。
关于三段论。
我认为读人民日报,半月谈还是有用的。首先,你能了解政策导向。其次,能够学习他们文章论述的方法,他们在文章里是如何引出一个论点的,都提了什么建议,又是怎么去论述的。而且里面一些时兴的观点也可以在我们的文章里套用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