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是中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崇尚白色,服饰以白色为主色。女子头饰代表大理的“风花雪月”,舞蹈道具霸王鞭;男子身着扎染马褂,舞蹈道具八角鼓。
白族一切建筑,包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大理石头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大理民间有“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点。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壁 ,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这种用材的特征沿袭的是南诏时的建筑方式。据记载,南诏的民居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
白族崇尚白色,其建筑外墙均有白色为主调.就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 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 色。白族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为例作大致的比较,首先从主房的方位来看,北京四合 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 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采用什么形式,由房主人的经济条件 和家族大小、人口多寡所决定。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 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
远古时代想必白族的祖先过着群居生活。以打猎、捕鱼为生。以树叶来避寒,遮羞。经考古发现距今三千年前,白彝先民已经掌握纺织技术。剑川海门口、大理挖色鹿鹅山、大理苍山、宾川白羊村等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分别出土了石质纺轮,骨质或角质针具,证明纺织物开始问世。白族先民也开始有简单的服饰,当然服饰由于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一开始的主要功能无疑是保暖、避寒。
到了南诏时期,大理地区的丝纺织业已大量出现。“工文织”,含纹纳花的丝织品大增。1974年云省、大理州有关单位到大理州洱源县三营火焰山塔进行调查,在塔中发现了大理国时期的丝织品,且保存情况良好,经鉴定为白绢一幅,丝绸三块,这对于研究当时的丝织工艺确实是一份难得实物资料。
白族建筑
白族民居内的市场
购物摊
同行的旅友在购物
我们云南一行的4家8人,我拍照了一张七人照片。
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白族的服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但白族服饰的形成总是受到特定的习俗、风俗和思想方式剪裁、编排。大理文化在现代白族服饰中遗制犹存,赁白族服饰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始终保持着不同于其它民族的独特传统。
本文图片:2012-02-03 云南
大理白族民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