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该不该集约化办公管理
(2010-11-29 12:47:28)
标签:
杂谈 |
今天党组几个成员研究审判学会搬到六楼。腾出五楼学习室作法官办公室。我提出把一整个审判庭搬至五楼统一办公,旁设一个专门法官研讨室。尝试一下法官的集约化办公管理模式。几个成员认为有道理,可以征求意见,进行研讨、论证。
我认为,法官应当集约化管理。
首先,优化审判资源。
“集约化管理包括了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财务集约化管理、物资集约化管理、资金集约化管理等等,它的精髓就是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并且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目的是为了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企业可持续发展。 集约化办公管理可以是启用一个办公系统以达到提高办公效率和办公自动化水平的目的,可以是据各部门实际需要,制定办公用品计划,并按季度进行购置,并做好办公用品的保管和发放工作,也可以是把各种具有固定程序的工作模板化,以便资源共享。 集约化办公管理的精髓在于运用各种技术和不同的工作分配等以最少的成本来实现最高的效益”。——百度网
从昌邑法院现状来看,民事法官实现优化配置以后,还存在丰富经验和培养法律意识的过程,需要经常交流,集思广益。进一步优化配置(即国家出固定的工资,换来更能发挥其“高端配置”的应有作用)。
同时,一个研讨室加法官集约化办公大厅,面积相当于现有办公面积的四分之三,但是多出一项研讨、接待功能。而且研讨室配备一名速录员,还可以省出半个个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最多两人一间办公室) 其次,阳光审判。
集约化办公,发挥其约束作用,本身增加审判透明度。法官主动约见当事人会自然减少。
通过专门研讨、接待室,使案件评议更规范,接待当事人也更阳光。
再次,实现法律设施现代化,直接导致审判工作的优化。
第四,有利于管理
审判管理方面,可以及时沟通统一裁判理念等,
队伍管理方面,更是一目了然。
政务管理可以集约高效。比如大家可以用一个矿泉水饮水机。文书用纸等办公用品可以统一配置等。
但是,从另一方面思考,首先是人们惯性思维不易改变。
法官认为现有条件已经比较优越,已经适应了现有工作模式(比如传统的分别在办公室经常接待当事人等)。
其次,庭长、副庭长失去了原有的单间,和大家在一起,是否太“行政化”了?现有两人间也变成六人间,是否条件越来越差了?
第三,全院都没改变办公模式,一家之变是否会使该试点庭成为众矢之的。
第四,距离辅助设施(文印室等)较远。
第五,法官独立休息空间、更衣设施如何解决?私人物品和卷宗保管等问题如何解决?
第六,法官之间是否互相干扰(干扰办公的主要应当是法官目前办公室的市场化的非法官主体,而非目前也两人一间办公室的无遮拦地接电话的法官同事。笔者注)。
征求部分人的意见,很不统一。
我希望法官们应当抓住这个契机,深入探讨研究——符合法律规律的前位的理念,才能产生引领法治的结果。
是平庸还是崛起,有时仅在一念之差。
是龟缩于狭小的空间“自得其乐”而窥笑,还是走出来大鹏展翅、搏击长空。也许我看不到结果,但是,不能不提出来——未来是年轻人的,希望在他们回首职业生涯的时候,能回想起曾经有人给过他们腾飞的机遇。是苦是甜,就看怎么发展了!
多元调解之所以效果明显,关键的是操作。2008年初,到窗口的作了两个月的探索和尝试,和窗口人员共同改变了传统几十年的一点点做法,于是产生了国内没有的效果。
有时改革的沧桑巨变,来自于或左或右的跬步之择。
——中国法院司法进路之坚,可见一斑。
一方面到处是机遇,想到并且做到就可以国内领先,另一方面,固步自封举步维艰的现状又是很难克服。
周末就想写篇“周末很累”的博文,但是觉得作为男人说不出口。但是今天,真的感到有些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