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刍式教学模式”的一点思考

(2014-04-28 10:53:19)
标签:

三十五中学

反刍式教学模式

教育

分类: 工作

让教学变得轻松 让学习变得有趣

——大连市第三十五中学“反刍式教学模式”探索纪实

    2009年之前大连市第三十五中学还是中山区的一所薄弱学校,几年来,学校坚持特色引领本色提升的战略思路,稳扎稳打,一年一个台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013年学校被评为大连市首批特色目录学校,“三十五中现象”被越来越多的同行所热议。在成绩面前,校领导班子保持足够的清醒,我们深知特色只是助推剂,质量是才是学校的生命线,随着三十五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反刍式教学,开始渐渐显露出勃勃生机。

让学生不怕落课了

    日常教学过程中有一件事常常困扰着教育管理者,那就是师生生病或是因为其它原因的落课,如此一来,教学质量就会或多或少的受到一些影响。学校教学一个萝卜一个坑,教师病事假就要由其他教师代课,这样一来既加重了其他老师的负担,而且由于临时代课熟悉度和责任感都会大打折扣。同样,学生病事假落下的课程也会成为自身知识的短板。由于班级授课制的原因,老师很难一对一的把孩子落下的课完整地补全,而反刍式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反刍式教学是依靠信息技术手段做支持,提前由学科教师共同研讨并录制10分钟左右的授课微视频,存储在特定的信息平台,或是提前刻录好光盘(U盘、平板电脑)等,学生在导学案基础上,进行初学,并独自回答导学案检测题,部分没有搞懂的问题带入到第二天的课堂,这样在第二天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与教师点拨使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从而大大增加了课堂的知识容量。正如反刍动物是先把草料粗吞到胃里,之后再把胃里的草料反刍到嘴里细细咀嚼之后再进入胃里消化的那样,在反刍式教学中,导学案和微课可以看做是“粗吞”,课堂学习就是“细嚼”的过程,大量练习就是最好的“消化”,这种提前学习反复重复同一知识,使之强化从而加深记忆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的依赖度,让落课变得不再可怕。

让学习成本降低了

    这些年教育已经成为继住房之后家庭第二大消费项目,反刍式教学其实可以为家长节省了一大笔这方面的开支。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追求以及当下优质教育的稀缺造成现在的家教市场优秀教师价高难求,据说一些热点学校的名师或是教研员一对一授课的讲课费已经每课时高达4位数,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很难承受的。在反刍式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微课(或称幕课),其实网络微课就是起到了家教的功效,而且由于是集中了全校的优秀教师反复研讨打磨,是集体智慧的产物,保证了微课质量的高水平,其知识结构的合理性,逻辑条理的清晰度并不是某个个体教师所能够达到的。而且微课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反复播放,一下子没搞懂的地方可以重播,直到明白为止,就如同不花一分钱请了一个一对一的家教。这种集中全校同一学科的精英为孩子提供的低成本微课视频,对于我们大多数家庭尤其是对于那些低收入家庭来说,即是一件善举,也是一件创举。

让知识变得有趣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提到学习,人们往往都说那是一件苦差事。能不能让学习变得快乐起来呢?让知识变得有趣,让学习变得有趣,这是三十五中学反刍式教学模式着力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着改变,一是分层作业的研究。跟据孩子的差异,在作业分层上既考虑到量的分层也考虑质(难度)的分层。对“学困生”增加基础知识的作业量,减少有难度知识的作业量,让学困生有成就感。对中等生既要保持难度,又要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对优等生减少作业量,增加作业难度,使他们从简单的机械练习中解放出来,拥有足够的时间去做一些融综合性、灵活性于一体的高智力题。二是评价标准的变革。采用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测评学生,就是对好、中、差作业的评价不按一个标准。对学困生判分适当放松,对优等生判分适当从严。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对普通学生可放松,对优等生可紧些。分类评价让每一类学生都有成就感,都有进步的动力。三是增强微课的趣味性研究。微课之所以限制在10钟以内,就是充分考虑了孩子学习注意力以及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做出的规定,另外我们在微课画面,微课情景上也下了一番功夫,力求新颖别致有吸引力,在微课最后部分我们还设计了闯关练习题,让学习更接近于闯关游戏,如某一学科有30节微课视频的话,最终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闯关成绩,是30个5星闯关,还是20个5星闯关,这对孩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孩子们在游戏的情境下完成了学习的任务,让知识和学习过程变得有趣而生动。

让教学变得轻松了

    有人说作为反刍式教学模式的前提,微课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其实这恰恰相反。在微课的前期,教师的确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研究去做课件,但当微课形成规模形成体系之后,教师的教学负担就会大大的降低。首先,微课是基于以学科骨干为核心的授课模式。它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重点内容集体讨论,细节问题各自完善,以学科带头人负责,一课一模本,有主有辅,即保证了微课的质量与品质,又让每位教师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各班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调整自己的思路,在细节上加以完善,对症下药,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个体成长作用显著。其次,微课是基于不断打磨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微课不可能一次成型,它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反复完善和改进,微课的效果如何,老师组内要集体听课,大家把前期没有预见到的情境和问题共同探讨,将本课的亮点、不足加以总结,集体出谋划策,对本课进行二次打磨,这种实践之后的二次备课,让教学更加高效合理。此外,上一年级也可以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案例、教后感为大家提供建议,包括重难点的把握,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突发情况,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等等。最后,微课是基于精品授课的汇总,是学校精品课程的浓缩和集大成。每一个微课视频都是学校反复修改之后的作品,每个教师拿来就可以用,学生在家就可以自学,即便是新师也可以通过微课的使用,弥补自身教学经验不足的短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此一来教学自然就成为了一件轻松的事。

    有人说学校的发展要抓好起步期,其实学校的发展更需关注转型期。三十五中学已经成功的摘掉了薄弱学校的帽子,成为大连市首批特色目录学校,下一步能否成为区域性优质学校是我们不能回避的话题,毕竟特色目录学校不是优质学校的代名词和护身符,在通往优质学校的道路上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