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认识这位军人吗?不认识?哈哈!其实这是根据《人民日报》微信号为庆祝今年建军90周年大阅兵而推出的一款新软件做的,只需把自己的头像照传上去,分秒之间,就自动生成了这张戎装照,一下子返老还童,连我自己也不敢认了。短短两三天,据说有一亿多人“穿”上了各年代的军装,昨日媒体说,点击量8.2亿,比高层力推的电影《建军大业》还火呢!
其实我这辈子一天军装也没穿过,两位弟弟倒是当过兵,而今都已退休了。不过八一期间,没见他们在朋友圈写过一句与八一有关的文字,倒是我退休加入志愿团后认识的几位朋友,都纷纷晒出了自己的戎装照,不由生出我对这些老军人的敬意。其中有3位的人生足迹,颇堪回味。
L君贴出的戎装照
其中最熟悉的就是亦师亦友、事业有成的L君了,志愿团成立的第一天,因为单位有事迟到了,就见一位蔼然长者,客气地招呼我坐在他身边,后来才知道L君原来是志愿团召集人,退休前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编审,那是正教授级的职称,居然放下身段,当个地方政府社区小报的志愿者,真是热心肠!后来渐渐熟悉了,才知道L君居然是军校出身,高中毕业时因成绩优异,免试直接被选送去军校,但毕业后又去复旦读了历史专业的研究生,后来去出版社,一直干到退休。他说其实自己专业并不对口,读的外语是小语种,干的是编辑。但尽管不对口,他却在这个领域开出了一片天地,尤其精于地方志编辑,仅凭这点就可以想见他工作时的刻苦了。L君今年76岁,就是心脏欠佳,装了支架也无明显效果,而今每日以书画自娱,调养身心。
L君书画自娱
第二位是目光短浅的X君。一次闲聊,他说起自己以前是部队医院的医官,我问,那你也有转业军官在企业退休后的1000元养老金专项补贴了,他苦涩地摇摇头,“只怪自己贪小失大啊!”原来当时X君退役时,部队领导征询他的选择,当他了解到那时按战士复员计算可以比干部转业多拿1000多元退伍费时,就断然选择了复员。谁知九十年代后,经转业干部不断上访,社保局同意所有安置在企业的转业干部都能每月享受900—1000的专项补贴,这回真是肠子都要悔青了,当时一次性多得1000元,现在每月少了1000元,加上他又提前离职下海,工龄也短,所以现在养老金比我还低。
第三位是“人往低处走”的Z君,当初转业分配在一家企业当中层干部,后因工作努力,升任工会负责人,可没干满一届,他就申请换岗位,觉得工会工作整天忙的是审批职工困难补助、组织文体活动、开追悼会之类的,自己很不适应。希望换一个自己喜欢的、能发挥写写画画特长的岗位,公司领导说,你可要想明白喽,现在你是班子成员,如果去宣传科当科长那等于是降级了,可他宁愿降级,也要干自己喜欢的事。如愿调到宣传科后,他的书艺不断长进,后来加入了上海书法家协会。社区的书画沙龙、社区学校、还有每年为居民送春联活动等,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以前我还采访过曾参加第二次国内战争、朝鲜战争和炮击金门的老军人们,他们的人生故事,几乎都是一本大书,后来虽然人生的道路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交集点,那就是都曾经是一名光荣的军人!

另一位志愿者S君贴出的戎装照
八一建军节当天,参观中国航天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