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逸神飞”,汗颜……

 (2014-12-05 14:21:00)
	
			
					(2014-12-05 14:21:00)		| 标签: 亦师亦友书法艺术 | 分类: 情海一帆 | 

 
说朋友其实也不准确,应该说是亦师亦友。我属于那种宁当凤尾不当鸡头的人,所以朋友中比我强的还真不少,而且他们大都能写一手漂亮的书法让我羡慕。就说这一位,正儿八经的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而我的毛笔字却像蟹爬。差距那么大,怎么会认识呢?初识时也在这公园,见他正耐心向一位手持习作的书法爱好者讲解字幅如何谋篇布局,比如遇到连续两三字最后一笔都是竖划时,如何选用“垂露”还是“悬针”来体现笔势变化?我听了心生景仰,彼此一攀谈,原来他以前也曾听人提到过我,于是,恍忽间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我从此也就多了位书法界朋友。后来知道,他和我一样,也是社区的志愿者,每周都以他的特长在社区学校为人讲授书法知识呢。
亦师亦友的当然不止这一位。比如咱写作志愿团的珞教授,堂堂权威出版社的教授级编审,曾经沧海难为水,退休后却愿意义务为地区小报出谋划策乃至操刀撰文,让我心生感佩。有一次看到他操刀修改一篇总共约800字、回忆小镇旧事的手稿,修改却多达30多处,哪怕一个标点,逗号、分号也不放过,啥叫校字如仇,这回真让我领教了。我以前总觉得地区小报,只要没明显错别字就很不错了,对比之下,自愧不如。可惜珞老师身体欠安,后来推荐我当了团队召集人,虽知能力不逮,从此也只能被赶鸭子上架了。
还有位父辈级的朋友叶老,高寿93,如今还依然每晚在步行街上走路锻炼,真是好身板。他年轻时曾在市级报纸编辑部待过,后来调到一家国企搞宣传,能写一手半隶半楷的娟秀好字,行书也独具一格。书画沙龙的朋友告诉我,曾有好几位小老板来求墨宝,留下三五百元酬谢而去。他也并不拒绝那些老板的“润笔”,只是用这些钱去买来更多的笔墨和宣纸,从中堂、斗方写到春联、扇面,然后无偿送给志愿团队义卖,或者送给居委会、孤寡老人等。去年夏天我的一位好友过生日时,我就曾以自撰的拙词为内容,请他为我写幅扇面准备赠与朋友作纪念。后来叶老见我喜欢他的字,索性又送了我一把有他题诗的扇子,还连连说:“推板货色(沪语“蹩脚”的意思),不要嫌弃……”朋友揶揄,你也把扇子拿出来义卖吧?我摇头,那可是叶老对我这后生晚辈的一片真情啊!
亦师亦友的朋友当然不止这三位,难以一一细述。朋友者,就是彼此尊重、彼此欣赏,彼此关心……,多几个亦师亦友的朋友,当然更是人生一大幸事!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