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的记忆


标签:
人生晚秋爱情回忆文化丛书文化 |
分类: 悦读感悟 |
捧着这本由海通传媒和《城市商报·晚晴》联合编辑惠赠的“吴地文化丛书”,轻抚着由那一望无际的金黄色银杏大道图案构成的封面,充满诗意的人生金秋主题溢出纸外。翻开散发着淡淡墨香的内页,主编沈庆年(《苏州楼市》总编)的代前言凝重简练,不但反思了爱情主题以往曾在黄土地上被无情摒弃的不正常现象,还说出了大多数作者的心里话:“我们这代人,都喜欢做点情感记录,不管是圆满的还是苦涩的,这些隐忍了漫长岁月的激情和叹息,一旦迸发,都犹如古莲开花般的珍贵,成了彼此心中的永恒。”《苏州日报》副总编王文标先生写的序言余味绵长,文学味更浓。他写道: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最柔软的地方,在那里,安放着人生中最温暖的记忆……本书的作者,都是如你我一样的的普通人。……但他们用独特的人生瞬间、独特的人生感悟,演绎着人生的多彩与丰满。
这本新书分诗词和散文两大部分,诗词中又分旧体诗和自由诗两类。共收入了60位作者的作品,上至耄耋高龄,下至刚迈入“局级”(领社保养老金之谓),年龄覆盖广泛。其中诗词110篇(旧体诗30篇、自由体80篇)、散文44篇。所涉内容既有朦胧的初恋、痛苦的失恋、也有缱绻的期盼、执着的坚守……读来真切,相当感人。由于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对编校质量自然也格外注意,陆陆续续把全书通读一遍后,感觉虽说小有错讹,如把二十世纪错成十九世纪,还有音形相近的“羞赦、闪砾、遣憾、谈然”等别字,但总体而言属于白璧微瑕。“后记”中还有个说明:“为避免弄巧成拙,删去了格律诗词的提法,以旧体诗统称。”我觉得这提示也蛮有必要。因为格律诗词特讲究声韵平仄,而我们不少业余作者们很可能只注重真情实感的流露,对“戴着镣铐”跳舞的技法确实不一定娴熟。旧体诗虽然也要讲平仄,但要求相对比较宽松,这样也可免遭行家诟病。
很感谢编辑者的抬爱,让这两首记录昔日情感的拙作收录其中,为我留下了一份缠绵的回忆。也很感谢博友应天人,是他去年底的博客征稿告知,才让我知晓这件雅事。说实话,以前未退休前也曾数次收到过名头大得吓人的“国家级”的什么什么组委会,通知我某某作品(论文)已获奖,并列入“某某全书”“某某大典”即将出版,最后却是“温馨告知”须订购两套(或三套)以上,费用若干元等。因此我从来没当回事。而《秋叶的记忆》出版却不一般,从征稿之日起,就明确表示不但不收“入选”费用,而且将免费赠书。这才是正经编辑界的良操。尤其让我感慨的是,编委会还说,即使投稿未录用者也将对其赠书,可见他们对无数陌生的文学爱好者的扶掖和关爱。我相信所有收到编委会惠赠的朋友们,心中也一定和我一样,涌起一阵暖暖的感动。
参加这次征文,也让我知晓了发起者海通传媒和苏州《城市商报·晚晴》专栏。海通传媒致力于民族品牌策划传播;“晚晴”是2010年年初,苏州市委老干部局与老龄委、《城市商报》共同开办的专栏,每周一期,以老年读者为对象。而今他们共襄盛举,为这么多平头百姓做了一件能让人细细回味绚烂爱情的文化善事,即使如编委会自谦的文字不够尽善尽美,也已经是功莫大焉。
在遍地金黄色落叶的秋日里,让“你我共同拾起心仪的那片秋叶,虔诚地夹进自己的书中,于是,便成了沉甸甸的爱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