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关于“皮革奶”的旧话题正重新引起老百姓的热议和市场不安,昨天还引发了沪深两市乳业股普跌。虽然农业部官方称,在2010年的生鲜乳样品抽检中,并未检出皮革水解蛋白等违禁添加物质。但这一结论依旧引来一片质疑。
从2004年安徽阜阳“大头”奶粉,到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再到去年蒙牛伊利攻讦事件,中国的奶制品市场让人感到越来越草木皆兵弱不禁风。这两天港澳地区甚至对前往争购进口奶粉的内地客作出了限购令。其实所谓“进口”产品也有猫腻,网上曾爆出一个帖子,称中国内地某购物网站上一年的日本明治奶粉销量,已经超过了该产品的全球年产量!可想而知,我国乳制品市场之现状,怎一个“乱”字得了!
所谓“皮革奶”,是一些奸商为了提高乳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利用废弃皮革制品和动物毛发水解为皮革水解蛋白后,混入到中的恶劣行径。想想都恶心,不要说吃进肚里了。2009年初,浙江金华晨园有限公司就曾被查出这一违法行为。但事隔两年又旧话重提,莫非“皮革奶”又风生水起重现江湖?
资本逐利是一切经营者的共性。但为啥西方世界就少有“皮革奶”、“三聚氰胺奶”之类的丑闻呢?说一千道一万,难道还不是监管不力造成的吗?据说我国已有200多家奶制品企业,数倍于欧美大国。而且在有些地方,奶制品企业可能已经成了GDP或部门的共同利益链,“保护”都来不及,还会去认真监管吗?因此莫说监管是做做样子,查此漏彼,纵使奸商被举报查获后,处罚也如九牛一毛,毫不伤筋动骨。所谓责任人“问责”后则异地任职,官帽照戴(安徽等地已有先例)。既然无杀一儆百之效,奸商们岂不把“监管”视作儿戏?
但愿“皮革奶”卷土重来只是捕风捉影。草民弱弱地问一声,咱老百姓啥时能喝到一杯放心奶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