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志业|二十四道红:贵州工夫红茶的典范

(2015-08-28 14:06:21)
标签:

茶籽化石

晴隆化石茶

韵之初技术

二十四道红

朱志业

分类: 茶·活动——茗人促茗事

一年一度的“贵阳国际茶业博览会”于本月23日圆满举办。

 红茶管家从“晴隆化石茶”负责人王小霞总经理那获悉,茶博会的第二天,一位有着50余载评(品)茶专家朱志业先生身穿休闲T恤、披戴时尚环保帽,精神焕发,携着爱妻悄然而至。这位时尚“茶叔”的到来,引来了不少的玉米、铁杆的围观,恰逢“晴隆化石茶”技术总监、“韵之初技术”负责人欧阳武夷给“茶叔”冲泡“二十四道红”贵州高原工夫红茶。

https://mmbiz.qlogo.cn/mmbiz/oSkdr1eic6NXJYt3eWciazFjgNE8UpnPsXoUdDUzrnHibjukyqpJrTbUyibyUPicMfnOqLzz5XOSPcjpvAicJ4cXoWEw/0?wx_fmt=jpeg
   “茶叔”虽有78岁的高龄,但,他的“感官”依然很“活跃”。“茶叔”从“色香味形”认真的品评了一番后,兴致勃勃地说:“我要把这款‘二十四道红’带回去好好评评,下午给你们带审评结果过来。”王小霞总经理回忆说。想着“茶叔”年纪高,怕给他带来麻烦和不便,“晴隆化石茶”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委婉的回避了“茶叔”的要求,但却遭到了“茶叔”执意和果断的坚持。

https://mmbiz.qlogo.cn/mmbiz/oSkdr1eic6NXJYt3eWciazFjgNE8UpnPsXEcDulCOvjPsOyqKRr2J3IIf8Y6Ut6btRkL5gSpLmZBxlVN7jicWic1pw/0?wx_fmt=jpeg

  温暖的午后,“茶叔”兴高采烈的送来“贵州茶叶品质评审委员会·茶叶审评单”。“茶叔”的对茶的热爱及态度,感动了现场来品茶的茶友们。
   https://mmbiz.qlogo.cn/mmbiz/oSkdr1eic6NXJYt3eWciazFjgNE8UpnPsXo4gbY4FOKicDwhJkIWKaldkrJUQGjfkJD3SYkV4o9ic6CnOeEl1Rge6w/0?wx_fmt=jpeg
   “茶叔”送来“茶叶审评单”清晰的评判:“感官品质个性明显,具有贵州工夫红茶的典型风格,......”。

  而后,红茶管家从王小霞总经理那得知,“二十四道红”贵州高原工夫红茶亦是2015年贵州省“黔茶杯”特等奖红茶获得者;近几年,“晴隆化石茶”在贵州省茶叶乃至全国茶叶品质找到自己的空间和位置。


  “晴隆化石茶”携手晴隆“茶籽化石”首次亮相茶博会,并做出了精准的定位:“世界茶化石,晴隆化石茶”,锁定为“世界茶名片”。

  https://mmbiz.qlogo.cn/mmbiz/oSkdr1eic6NXJYt3eWciazFjgNE8UpnPsXaAWeZ3y0kD2Sz46s2QsVQKMllXqxKlRmWt7ibI4PQpa4M0dQlwztPXQ/0?wx_fmt=jpeg

  “晴隆化石茶”负责人告诉红茶管家:“晴隆化石茶”围绕百万年的茶名片“茶籽化石”,致力于挖掘贵州、晴隆地区茶文化渊源,从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及综合开发利用,到技术开发、产品定位,汇聚强而有力的力量注入晴隆、贵州乃世界茶名片(茶籽化石),聚焦“茶籽化石”,让地方茶名片(品牌)快速升级,以带动茶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化”转型。


  本届茶博会,得到了贵州省省委、省政府及省农委的高度重视。

  “晴隆化石茶”从“名片”到资源保护、到产品开发、到市场拓展,得到了省农委相关领导及专家的关心和支持。

https://mmbiz.qlogo.cn/mmbiz/oSkdr1eic6NXJYt3eWciazFjgNE8UpnPsX2aUkcibfnyibic60q47r9YOnYjzuDGb4F4iahBkWKHqPea6NEicjUyJ0opA/0?wx_fmt=jpeg
  图为贵州省省农委胡继成主任(左一)莅临“晴隆化石茶”展位指导工作,“晴隆化石茶”负责人王小霞总经理(右二)认真汇报工作。

https://mmbiz.qlogo.cn/mmbiz/oSkdr1eic6NXJYt3eWciazFjgNE8UpnPsXjrNia62Tr1UFwIIib7nzdQw66JmGbfGrg2cJU2QKvDrickTwPOvibnxzZw/0?wx_fmt=jpeg
  图为贵州省省农委王丽军处长(右二)莅临“晴隆化石茶”展位指导工作,“晴隆化石茶”负责人王小霞总经理(右一)认真汇报工作。


  红茶管家,亦受“二十四道红”魅力所吸,深入其原产地探个究竟。

https://mmbiz.qlogo.cn/mmbiz/oSkdr1eic6NXJYt3eWciazFjgNE8UpnPsXhrTVnWtI22lTBuxWcZcLpibRw5NEyiasP9vYENRveevYic9XXhpqicUE3w/0?wx_fmt=jpeg
  

  “二十四道红”产于云贵高原海拔1000m以上,百万年“茶籽化石”发现地、著名史迪威公路、抗战公路“二十四道拐”发现地——贵州·晴隆。是韵之初®技术团队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所研发的手工作品。其外形条索紧结、黄褐相间,滋味醇厚、涵香,汤色黄红明亮,香气馥郁,具有红茶中极为罕见的自然花、蜜香复合香型,耐泡度9泡有余香。

https://mmbiz.qlogo.cn/mmbiz/oSkdr1eic6NXJYt3eWciazFjgNE8UpnPsXgEQ6QfXLE5NulD1BUMnABzISOBkfyZr67H3ichGJPZDI1neRoic217jQ/0?wx_fmt=jpeg
  图为“二十四道红”干茶,外形条索紧结、黄褐相间,显毫。

  有人说“二十四道红”外相像“福云系列”的家族,也有人说她像“黔湄系列”的家族,踪其究竟,才知道其是晴隆地区有性系中大叶家族。

https://mmbiz.qlogo.cn/mmbiz/oSkdr1eic6NXJYt3eWciazFjgNE8UpnPsXW1acs7rD3GuaBEOtJYfz7x80QiaiaSf2RzvFZEQKbrWD0FbSGibcjJLGA/0?wx_fmt=jpeg
  图为“二十四道红”汤色,红艳、明亮。

https://mmbiz.qlogo.cn/mmbiz/oSkdr1eic6NXJYt3eWciazFjgNE8UpnPsXa8dhwpIS7Lzywaabn3htYbCTe5y6LmYIibXcI92mlvfzUXYakLCcWRA/0?wx_fmt=jpeg
  图为“二十四道红”原产地店门,其属“晴隆化石茶”镇店之宝。店门地址为: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北环路金丽酒店旁,电话0859-7615388。

——感谢您辛苦的阅读

最后一秒的辛苦:麻烦转发


温习

“茶籽化石”是什么?

  • 茶果(籽)是石头,茶树上的茶果掉到了地下,随着地球的“成长”,不知历经了多少岁月、风雨的洗礼,最终变成了石头。

  • 茶果(籽)征服了世界,征服了世界一直在争论的“茶树起源说”;什么是“茶树起源说”,简单地说,印度、缅甸、泰国及越南一而再再而三地跟中国争抢他们才是世界茶树最早发源的地方。

  • 茶果(籽)拉开了生命的长度,1980年7月,晴隆县农业局农艺师卢其明在云头大山中发现了第三纪末第四纪初的“茶籽化石”,经过中科院贵阳地化所、中山大学和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鉴定,时间锁定为确定为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有200万年以上。

    https://mmbiz.qlogo.cn/mmbiz/oSkdr1eic6NUgA6PW9fr6lpwzczCJmExDZupPDha1aZHQaBy61n1iboic9URKZeycgmK7YPsyCETwn88ZeBwdv8y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晴隆县农业局农艺师卢其明在跟大家分享“茶籽化石”

  • 茶果(籽)有独立的领地,茶树的茶果一般多为1-6籽,世界茶树种质资源中,品种成百上千,可含有4个籽的茶树,只有在贵州省黔西南州的晴隆县、普安县才能遇见。

  • “茶籽化石”有子孙,据红茶管家了解,在晴隆县地区“茶籽化石”的子孙后代,遍地开花,有成片的古树茶群,品系有中大叶、中、中小叶,灌木、小乔木、乔木,都有;罕见的是,同片一平米的古树茶群中却见三个以上的不同品系,典型的有性系群体种古树茶群。

 

https://mmbiz.qlogo.cn/mmbiz/oSkdr1eic6NVJGlMR4qF4aJmd0kXetvFx9gcNoGic7Su3Sc5duoE7fkgIdI4aCLlSDhibQVhToAy2TibknfvVvLvKA/0

https://mmbiz.qlogo.cn/mmbiz/oSkdr1eic6NVJGlMR4qF4aJmd0kXetvFxckuyodqtS7ib7cyd7m7HIOJYNoPLSjKOibugVzCakb9vras8T6rUFCPg/0

https://mmbiz.qlogo.cn/mmbiz/oSkdr1eic6NVJGlMR4qF4aJmd0kXetvFxw9Vh5yaQlqVQKIckB3icSAOXvjKhz4PSDSLMc5DicH5Ztj1T1Nf8Yf1g/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