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来谈谈中国电影

(2015-02-08 23:15:20)
标签:

娱乐

电影

票房

制片人

时评

分类: 草根评论
       冯小刚这位影视圈的知名“小钢炮”最近又对国产综艺大电影发起了“炮轰”,称综艺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将导致没有制片人会继续愿意投资一部严肃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电影”,此语立马遭到了《人民日报》的回击与批评,称“愤怒的冯导犯了四个逻辑错误”,分别是综艺电影会断掉“需要耗费几个月几年”的电影的根,是想象出来的伪命题;“尊重人民币”说,是混淆视听。商业片导演瞧不上综艺电影,有乌鸦说猪黑的嫌疑;不能叫停综艺片,和不能叫停冯导演的商业片,是一个道理;呼吁主管部门禁片,有不当竞争嫌疑。那么《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冯小刚又是什么逻辑呢?
       然而,这确实是一件值得人们深思的事情。将综艺节目制作成电影的确对用传统方法制作的电影构成了威胁,因为前者制作周期短且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很好的票房,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去年春节档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和《爸爸去哪儿》,后者轻易击败了前者并轻松拿下数亿票房,虽然前者特效倒也可圈可点,但是就故事情节而言说两者谁比谁更low就好比问乌鸦和猪谁更黑一样。
       可见,冯小刚对综艺电影对通过传统手法制作的电影的冲击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他这句话透露出来的或许更多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刺痛感。毕竟中国电影相较之于好莱坞等国际主流制作而言还有很长的一段差距,但是这对电影发展史上遭受过“割断”的中国人而言,观众也都是从这块废墟上生长起来的,大家看习惯了电影界的“残垣断壁”,于是如何能快速将少量的付出转化为票房便成了大家竞相争逐的焦点。
       这种现象的出现制片方负有一定的责任,但是也不能把全部的责任都推给他们,毕竟人家也是在顺应潮流,观众爱看什么我们就制作什么,并且短时间就完成的电影还能买到几亿,这样的大餐谁不想去抢着吃。
       目前整个国家和社会都充斥着一种焦躁感和急迫感,想在各方面都和国际接轨,电影方面也不例外,人家花了好几百年才完成的东西我们想着花几年就搞定,这显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撕裂感和疼痛感,一方面要受国际主流电影的挤压,另一方面还要遭受同行和观众的批评。这是一个充满野心和欲望的时代,也是一个缺乏野心和欲望的时代。
       现在充斥于整个荧屏的不是神剧就是打制度的擦边球、钻法律漏洞的以色情、暴力、小三、出轨、包养、毒品、同性恋等舆论热点为买点和噱头的微电影,大都内容空洞,剧情平乏,,粗制滥造,这是对传统荧幕美学的蹂躏和践踏。制片人和观众都想体验一种廉价的、直接的快感,但是这种现象却导致了整个影视界的悲哀。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断定观众没有品位,毕竟观众是无辜的。观众的无辜来自于荧幕后面那一双双伸直了的手,制片方就是要打着各种旗号向观众要钱。虽然好莱坞大片对国产电影产生了一定的挤压与打击,但是制作方通过各种营销手段也能保住几杯羹。观众的口味也是由于与国际主流的隔断所决定的,如果说我们的社会制度和审查制度已经够失败,那么我们就不能再做一个失败的制片人和观众了。
       优秀的作品往往会成为教科书级的存在,是人们在谈论该领域的时候经常引用的,比如那些优秀的大片:《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号》、《辛德勒名单》等不胜枚举的经典,它们以及近些年来的优秀作品都一次次地续写了经典传奇,但是国产的除了少数几部之外,很少再有能够拿得出手的。现在的国产电影的生产就好比是网络小说,花样繁多,种类齐全,噱头引人,但是能成为经典的却少之又少。
       虽然冯小刚的这句话多少有自大脸的嫌疑,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至少是一个用心制作电影的导演,虽然近些年的《唐山大地震》、《1942》等也饱受批评,被观众称为是在发国难财,这样的指责显然是没有理由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辛德勒名单》等战争剧情片都岂不是发世界难的财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冯小刚话中所透露出来的担心是有一定意义的,如果我们的电影产业也想强大起来,那么我们必须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而不是一味地迎合观众的口味,通过粗制滥造、垃圾营销等恬不知耻的手段伸手向观众要钱;当然观众也不要人傻钱多,人家伸手你就给。
       票房不应成为衡量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唯一标识。用票房的多少来衡量一部电影是否足够成功就好比一个人的成功非得跟他赚钱的多少唯一衡量一样,这必然会导致一种畸形的竞争,其直接后果就是制片人只想通过用最廉价的最短时间的成本就制作出一部票房惊人的电影,但是这种电影往往都是粗制滥造,这也只是给吃习惯了“快餐文化”的现代人“碗中”多倒了一点调味剂而已,吃的时候很香,但吃完就各种不舒服。
       微电影,综艺电影等让中国影视界充满了危机感,如果自由的市场竞争让这些电影打败了传统经过了很多努力制作的电影,那么这不能称之为胜利,这将会是整个中国电影界的悲哀,正如冯小刚所说:“将导致没有制片人会继续愿意投资一部严肃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电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