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食物、性与战争

(2014-05-04 08:44:36)
标签:

时光

咸味

动物

阳光

几天

杂谈

分类: 草根评论

    当周围的人都在谈论同一个东西的时候,你也不得不去暂时放下手头的事情去关注它。《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播出后可谓好评如潮,一道道的美食让一向对吃投入了大量创造力的中国人一饱眼福,也算是暂时跳出目前的生活框架去领略了一番他乡美食。但是随着第二季的播出,观众们对它的评论却像是进入了错综复杂的世界,里面的评论互相交缠在一起,高傲的赞誉和刻薄的吐槽纠缠不清。

    于是终于找了一个空闲的时间,和女友一起欣赏了第二季的第一集,拾蜜者、捕鱼人、南去的工人、山东煎饼等让整个故事看上去凌乱不堪,但又不失协调性。但是人的口味是无法被统一、满足和说服的,对于这样的拍摄手法大家的评价很低,因为大多数人觉得这样失去了拍摄的客体性,明明是想展示给大家大江南北的美食以及做法,没想到加入了那么多的煽情元素,让大家觉得这样实在有喧宾夺主之嫌。是的,连老美都开始这么认为了,《华尔街日报》下的《中国时事报》栏目就有人撰文称《舌尖上的中国2》变味了,央视把一部纪录片拍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片,但是吃炸鸡汉堡命、操满汉全席心的老外真的就懂《舌尖2》想要表达的主题吗?

    其中就有很多网友掉进老外的思维套路了,认为这是走煽情主义路线。然而事实证明,凭借第一集央视就顺利将一亿人民币的收益装入囊中,并且剧集中出现的食材也在网上引起了热卖,有很多东西没几天就卖断货了。然而对于网友的各种吐槽,央视决定增加《舌尖2》中的美食内容,我觉得这个大可没有必要,当初这样构思拍摄的初衷是什么,坚持下去最好,为何非得说服大多数呢?

    正如《舌尖2》所说的那样,那是一种脚步、一种步伐。究竟是人类在跟着事物迁徙还是食物跟着人类迁徙?西藏的拾蜜者花费三个小时爬上四十米高的树去采蜜,一对夫妇四处迁徙来放置蜂箱,海洋上的捕鱼人则在捕鱼季节随着鱼群漂流,这些似乎都在说明人类是在被食物牵走。然而,年轻的打工夫妇将自家做的鱼子酱带到南方去,以便劳累的时候能尝到家乡味来缓解工作的辛劳,这有恰恰说明了食物也在跟着人类的脚步在迁徙。

    人类和食物的关系不是单方面的或者一根箭头你指向我我指向你那么简单,他们之间的关系纠缠不清、从来就没有明晰过。历史上每一次的战争、饥荒或者自然灾害都会伴随着人口的迁徙,然而迁徙就意味着在陌生的、新的地方定居。迁徙者必须快速适应新的自然环境,以前的部分生活方式必须得丢弃,然而还必须继承以前的创意,将新和旧融合在一起,我想各种美食应该就是这样产生的吧。

    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人类为食物奔波、斗争,食材被转化成食物或者精神上的指示剂也在随着人类不停地流动,就像一粒种子,在这儿播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将这片土地的养分榨干之后又不得不向其它地方漂流。凡是漂流过的地方都有它曾经存在过的痕迹,在人们的舌尖上,在人们的牙缝里,随着肠道蠕动和胃液的溶解一起融进人们的血液中,然后又腐化掉入凡尘。这背后发生了多少悲欢离合、痛彻心扉的故事又岂是几部纪录片能道的尽的。

    《舌尖2》只是在拍摄食材及其做法的时候,也关注到了食材背后的主体——人而已。社会就像一口巨大的炒锅,里面炒着各样的菜,而这些炒菜者,以及研究这种炒法的正是人这个在食物、性和战争方面拥有无比创造力的动物。所以在《舌尖2》中我们不能仅仅看到食物的做法,如果看《舌尖2》这不纪录片纯粹是为了满足视觉享受挑动味蕾,或者想知道某种食物的具体做法,那么是很没必要对此报有太高期望的。如果想学着做,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只需要在网上找两部教程即可;如果只是为了满足视觉享受挑动味蕾,那么就算做一桌满汉全席用摄像机微距摄影然后你抱着屏幕舔也尝不出其中的味道,那么是一丝的咸味。

    人类总是在食物、性和战争上拥有惊人的创造力。人类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受到了生存的威胁,而所有的威胁所带来的生理折磨也都没有比饿肚子更加直接和易于感觉。所以战争的目的便是争夺土地,阳光是无法争取的,所以争取了土地便意味着争取到了食物。有了土地和食物便可以建舒适的大房子,有了舒适的大房子便可以体验美妙的性爱。人类将这种简单粗暴地解决危机的基因继承了下来,在收到威胁和战乱的时候便努力放大,努力去发挥应有的创造力,在和平时期亦如此。

    而现在所有科学研究的来源无非都是从食物中演变过来的。埃及人为了利用尼罗河洪水后的泥沙种植,便发明了历法;为了军事战争及土地测量建筑便发明了数学及几何学。历史上的每一次进步都有食物脱不了关系,植物吸收太阳的能量,再将其转化成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脂肪等,正是这些带有能量的物质在人的体内发生复杂的生化反应后人才有能量去发明创造,推动历史前进。

    食物、性与战争的关系就好比串联在电路中的三个原件,断了哪个都不行,而他们共同的目的就是传承自己的基因。

    正如罗马历史学家波里比阿所说的那样:“最具有教训意义的事情莫过于回忆他人的灾难。要学会如何庄严地忍受命运的变化,这是唯一的方法。”

    所以,在看《舌尖2》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看到人们为了食物所付出的许许多多,以及背后发生的悲喜故事。里面的勤劳、奋斗,以及过度的勤劳和需求所造成的海洋过度捕捞所导致的生态危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伤痛就是6000万的留守儿童,父母出门在外打工,孩子常年接收不到父母的爱,这将又会有多少孩子不成器,长大后变成社会的负担。

    所以看《舌尖2》时别老想着吃,也想想这背后所发生的惊人故事,以及你现在所吃的东西前人花费了多大的精力和创造力。《舌尖2》所展示的不止是吃这个简单的问题,而是吃背后复杂的文化。它不是教你如何去做一个吃货,而是教你如何去做一个有思想的吃货。

    流转的时光、流转的食物、流转的人、流转的故事、流转的创造力,不变的食材、不变的性、不变的战争和争斗,他们的脚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从来没有停歇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