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秘:历史为何帮李世民隐瞒弑兄杀弟的真相

(2010-04-07 13:15:50)
标签:

历史

劣马

太子

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

文化

分类: 聚焦历史

文:王波

在大多数中国历史书中,兄弟相残的双方都会受到历史家的批评和挞伐,尤其是因为权势,女人而杀的你死我活的。但是惟独“玄武门之变”是个例外,胜利者是一代明君、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他虽然弑兄杀弟,似乎并没有影响其声誉,反而成为了帝王中的典型。而他的哥哥、弟弟都是奸邪小人,做了他的刀下鬼似乎是死有余辜。这是典型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看法,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号“大唐”,拉开了李唐王朝的历史序幕。在随后的扫除群雄,一统江山的过程中,捷报频传,这一系列的胜利来自于最高层的英明领导,主要是:李渊、李建成和李世民。他们分别是当朝皇帝、太子和秦王。可是在节节的胜利后,同心同德打天下的父子却演出了一场骨肉相残的悲剧。

按照封建嫡长子继承原则,李建成当太子是理所当然的,毫无争议。他是李渊与窦皇后所生的长子,在建国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身为秦王的李世民却不甘心。他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锻炼了出类拔萃的领导能力,运筹帷幄的谋略智慧,还有招贤纳士的美名。这使他不甘于做个王爷(这跟他的表姨夫杨广很像),双方的矛盾越演越烈。齐王李元吉站在太子的一边,形成了太子派和秦王派的对垒。http://s1/middle/5f4f38e1n839ec4f6d8f0&690

首先看看太子派是否像史书中说的那样一无是处,死有余辜吧。无论是房玄龄为代表的一批文史馆官员奉命删略《国史》,编篡《高祖实录》、《太宗实录》、《旧唐书》,还是《新唐书》,字里行间对李建成、李元吉多有贬低之词。

最有名的也最为人不齿的似乎是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武德九年,李世民向李渊密奏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也就是他们公然调戏李渊的嫔妃。别说当时李渊神清体壮,就是卧病在床,他们又怎么有这个胆子?要知道他们明知李世民在找他们的错误,而故意往枪口上撞,难道他们是傻子吗?何况杨广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即使李建成、李元吉一万个缺心眼,也不会缺这个心眼吧?退一步说,如果李世民所言属实,李渊在这等国家大事继承人道德有亏的大问题上又怎么可能不大查特查呢?太子派就不怕东窗事发?像魏征这样的诤臣又怎么不会忠心于太子呢?就连宋代主编《资治通鉴》的司马光都说“宫禁深秘,莫能明也”。可见后世(包括当时)的修史者对太子和齐王的故意中伤,目的只有一个:诋毁他们的人格,让他们失去做人的资本,因为自古在中国“子烝父姬”这种罪名容易让人身败名裂(杨广不是绝佳的例子吗)。

后世史学家为了维护唐太宗的名声,往往说建成、元吉二人下手谋害李世民在先,李世民为了自保不得不发动政变。其实恰恰相反,在建成二人谋害李世民的诸多证据中,最有名的应该就是“毒酒、劣马”两件了。实际上这两件事也是疑云重重。

毒酒事件,武德九年之日,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邀请李世民到东宫喝酒,准备用毒酒暗害李世民。结果,“秦王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淮安王李神通奏秦王入西宫。”这件事自唐朝以来,一直是建成谋害李世民的主要证据。但是按照常理分析,这件事发生在武德九年六月,而“宣武门政变”发生在同年同月的初四。如果李世民中毒吐血,血都吐了几升了,至少要卧病休息一个多月吧,就算不休息也该全身无力好几天。可是事隔几天后的“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为何能力挽强弓,弑兄杀弟?难道他有神灵保佑?再说,当时建成与世民势如水火,李世民又怎么敢到东宫去喝酒呢?明知是“鸿门宴”还去,不是找死吗?再者,建成既然要鸩杀李世民,又岂有毒不死的道理;即使没毒死李世民,又怎么能让李世民回去呢?这难道就不怕以后李世民报复?难道他们想重演一出“楚汉相争”的历史剧?

劣马事件也被编成是李建成、李元吉谋害李世民的又一个证据。又一次李世民与李建成打猎,建成将一匹劣马给李世民骑。结果劣马将李世民摔下马三次,最后,李世民觉察李建成不怀好意,马上换了坐骑,这才幸免于难。这个故事也站不住脚。李世民东征西讨,转战天下,怎么可能连马的优劣也分不出来?或者当时没有看出来,劣马将李世民第一次摔下马之后,李世民就应该换马,何必等第三次呢?这不像脑筋有问题的人啊?李世民既然和李建成不和,又怎么可能骑李建成所赐的马?难道他真的不怕被摔死吗?

两派闹地势同水火,调节也是无效的,只有借助于最后的一招了:决战。

当时突厥进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议,让元吉代替李世民出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作为主帅,元吉又请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归于元吉指挥。他们打算把这些将士调开以后,就可以放手杀李世民。有人把这个秘密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感到形势的紧迫连忙找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商量。两人都劝李世民先发制人。李世民说:“兄弟相互残杀,总不是件体面的事。还是等他们动了手,我们再来对付他们。”尉迟敬德、长孙无忌都着急了起来,我们再不动手他们也不愿留在亲王府白白等死。李世民看他们的部下十分坚决,就下了决心。当天夜里,李世民进宫向高祖李渊告了一状,诉说太子跟李元吉怎么谋害他。高祖答应等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进宫,由他亲自查问。

第二天早上,也就是公元前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带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只等建成、元吉进宫,没多久,建成、元吉骑着马朝玄武门来了,他们到了玄武门边,觉得周围的气氛有点反常,心里犯了疑。太子向周围一扫视,发现殿东西的墙角落里有伏兵。两人觉得气氛不对,准备回去。千钧一发之际,李世民眼疾手快,力挽强弓,一箭把李建成射于马下。紧接着,尉迟敬德带了七十名骑兵一起冲了出来,尉迟敬德一箭把李元吉送上了西天。东宫将士组织反击,只见尉迟敬德提着李建成、李元吉的人头,顿时作鸟兽散。

唐高祖本来正在皇宫里面等着三人去朝见,却看见尉迟敬德手拿长矛气喘吁吁地冲进了宫来,报告太子派覆灭,秦王发动政变之事。而对这突然丧失两个儿子和不由自己控制的政治局势,李渊不得不于三日后立李世民为太子,说李建成是罪有应得。深知政治游戏的李渊识时务地让出了皇帝的宝座,这样李世民便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是为唐太宗。

唐太宗以一代明君彪炳史册,人们似乎忘记了他弑兄杀弟夺取皇位的不光彩一面,而作为玄武门之变的失败者李建成、李元吉却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