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秘:唐乾陵的石像群为何都没有脑袋

(2010-03-29 12:46:48)
标签:

乾陵

石像

石人

群像

唐高宗

华县

文化

分类: 聚焦历史

文:王波

无头石像听起来就令人恐怖,可是却有这么一处历史遗迹,61尊石像都齐刷刷地没有了头,也找不到下落,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这样一处场景就坐落在唐乾陵,它们和无字碑一起,让这座陵墓成了真正的迷宫。

1971年秋末的一天,陕西省乾县瓜婆岭村的村民正在田间劳作。当一位村民用锄头锄地的时候,突然碰到了一块硬东西,他们以为埋在地里的是石头,就把它挖了出来,可是当石头完整地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这是一尊雕刻精美的石刻头像。石刻头像为什么会出现在田间地头?两个村民百思不得其解。一位村民忽然想到了村后的那座神秘的帝王陵——乾陵,巧合的是,在乾陵立着许多石像,而且大部分没有头。那么,这些头会不会和乾陵里的石头像有关呢?

61尊无头石像

揭秘:唐乾陵的石像群为何都没有脑袋

乾陵是唐朝第三代皇帝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据史书记载,建成后的乾陵规模十分宏大,仅外城周长就达40公里。经历1000多年的风风雨雨,乾陵地面的宏伟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只有马道两旁120多巨大的石刻群依然默默地矗立在那里,诉说着乾陵昔日的宏伟。其中,61尊石像人分布在乾陵园朱雀门外的东西两侧,东边29尊,西边32尊。据史书记载,在建造乾陵的时候,还为这些石人群像建了两座大型侧殿房和偏房,石刻群像就放置在其中。千年已过,两座大殿都已经被毁,仅留下这些风餐露宿的石像和一些建筑遗迹。

现存的惨像身高在1.5米至1.77米之间,大小和真人差不多。这些石人像大多雕刻的体型健壮,几乎每个石人的肚子被刻意地突了出来。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这61尊石人像都没有了头。石像头部的去处多年来一直困扰着考古工作者。那么,这两位村民发现的石刻头像会不会是其中之一呢?

两位村民把石人头像带到了县里的文管局会,希望在那里确定石头像的来历。当接待他们的文管局会干部看到这个头像时顿时兴奋了起来,他对两位村民说这个人头像很有可能是来自乾陵中61尊无头石像。

第二天上午,文管会的工作人员和村民来到了乾陵,他们开始在61尊石像上按照无头石像颈部的断痕逐一进行对接终于发现西边最后一排的一座石像颈部的断痕与石刻头像相吻合。

当石像与身体合二为一之后,人们仔细观察这尊石像,只见他整体身高1.7米左右胸围0.65米,从发髻以及面部的八字须来看,似乎来自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那么,他们到底来自哪里呢?

研究人员从61尊人像所穿的服饰发现,这些石像所代表的人,不仅有北方的游牧民族,还有西域以及唐王朝周边的其他少数民族。

他们双手都抱着笏板。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持的狭长的板子,一般用象牙制成,上面记载上朝要说的事、此外,还有20多人佩戴着“玉袋”。所谓“玉袋”,是唐朝五品以上官员以及都督、刺史随身携带装官印的袋子。这些人不仅是汉人,为什么既保留了本民族的习俗,又佩戴唐朝官员的器物呢?

是番臣还是唐臣揭秘:唐乾陵的石像群为何都没有脑袋

几尊石人像的背部,存留着一些已经模糊不清的文字,可以依稀分辨出事人名。据说,最初竖立这些石像时,背部都刻下了他们的国名、官职和姓名。到了宋年间,陕西转运史游世雄曾考察过乾陵石人群像,并从当地人那里寻找到石人像背部的人名样本,刻成4块石碑,分别立于东西石人像之前。可惜后来石碑被毁。

当代史学家陈国灿先生对61尊石人像进行了多年的研究,终于考证出了36尊石人像的名字。其中有些人的生平事迹在唐朝的史书里面有记载。他们的事迹大多发生在武则天至唐中宗执政时期,可见这批石人像也是在这个时期雕刻完成的,并在武则天下葬乾陵后被竖立起来的。他认为这61尊石人像的身份应该是番臣。

有人猜测,乾陵石人像是参加唐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特使。葬礼过后,武则天为了纪念这件事,命人刻石像立在乾陵园朱雀门外两侧,象征着唐王朝的国威以及和这些边境民族友好和睦关系。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研究人员发现,有的乾陵石人群像背后有不少开头写“故”字,说明他们在石人像未雕刻完成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其中,在司马道西侧有一尊石人像代表着叫阿史那弥射的人。他是西突厥的首领,曾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唐高宗继位后,阿史那弥射成为唐王朝一名地方军政长官。然而,就是这位名将,却在唐龙朔二年(662)遭人陷害致死。而唐高宗是在唐弘道元年(683)病死,并于次年葬于乾陵的。那么,在高宗死前20余年就已经去世的阿史那弥射是不可能参加唐高宗的葬礼的。

像阿史那弥射这样在名前刻“故”字的石像人竟然有十余个,这足以说明乾陵石人像并不是唐高宗或者武则天葬时来参加祭礼的人。其实这在道理上也说地通。毕竟,把活着的人刻成雕像来守护陵墓是不妥的。

石人为何身首分离

揭秘:唐乾陵的石像群为何都没有脑袋

对于石人头部的去处,民间有许多说法。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明末清初时,一个外国使节的后代到乾陵来游玩,发现他的祖先在给大唐皇帝守陵墓。他认为有失国格,但又怕若把这些头像打碎会一起当地政府官员的阻拦,所以他想了一个招儿。每天晚上他到附近的农田里糟蹋庄稼,糟蹋完以后就到农民家里去说这些石人晚上成精,把所有的粮食都糟蹋光了。要保护粮食,就必须把这些石人消灭,把他们的头敲碎,他们就不能成精了,当地农民觉得这话有道理,一气之下就把石像的头全部打碎了。

另一种说法认为八国联军侵华时,看见乾陵立有外国使臣的群像,感到丢洋人的脸,于是把石人的头砍掉了。但据历史学家考证,八国联军当时并没有到过乾陵。

明朝的开国元勋刘伯温曾到过乾陵,并留下了“番王严似立层层,天马排行势顶腾”的诗句。然而在明朝末年一些诗人描写乾陵的诗句出现了“赤马剥落立道旁”的诗句,也就是说乾陵的立马和石像都纷纷倒地了。诗中所描述的石像倒地的情景,似乎与民间传说在时间上有相近之处。

1906年,日本学者足立习六来到乾陵时,他发现不仅大部分石像没有头部,而且有20余尊番臣石像倒在地上。这种现象该归咎于人为破坏呢?还是别的因素呢?

考古学家人为,乾陵石像很可能在明末清初的战乱时期遭受过破坏,但这61尊番臣像绝大部分早在那时之前就已经被毁,起因是一次大地震。

研究者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发现,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一月二十三日,陕西华县发生了一场8级以上的大地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关中大地震。由于地震发生在子夜,人们还在睡梦之中,致使80多万人死亡。乾陵距华县只有100多千米,同属震中地带。专家们推测,关中大地震是造成石头像头部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为什么只有头部震掉了呢?

专家分析除了石像颈部比较脆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石像的材质问题。因为当时雕刻采用的石料有一些石瑕,即从石料上分析可以看到一些浅色的线条。石头受损时,容易从这些地方开裂。

缺少的三尊石像现在下落何处

揭秘:唐乾陵的石像群为何都没有脑袋

若从整体看朱雀门外的61尊石像,东边有29尊,西边有32尊,而按照中国古代的建筑格局,这样的放置并不对称。应该说,东边还有三尊才对。有人怀疑石像是被人盗走的,但是这一点说法并不能让人信服,因为每尊石像都非常重,如果用工程机械来搬运,一定惊动世人。那么这三尊石像又到哪里去了呢/

在乾陵的东侧陵园区,研究人员发现了两块未完成的毛坯石料。毛坯石料高2.45米,宽0.86米。根据这个尺寸推测,这应该算是一个石像的毛坯。后来,在附近又发现了另一块石料毛坯,但它已经达到了半成品。人的身体形态已经全部刻成。而附近的村民说在距这里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尊未完成的石人毛坯。如果加上那个石人毛坯和这两个半成品那就刚好是64尊。

三尊未完成的石像终于找到了,司马道旁的番臣像还在理论上已经完整了,然而那些失落多年的番臣头像又会在哪里呢?人们依然没有终止寻找,希望有一天能够找到它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