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焦晃不演莎剧国人到哪看好戏

(2012-02-19 09:42:12)
标签:

音乐

焦晃

中国

宋体

虞璐琳

中国大陆

莎剧

话剧

人民大舞台

春晚

达人秀

文化

分类: 人文

 

 

         一、焦晃说:“现在的年轻人哪看过什么好戏啊!”

 

     76岁的莎剧王子焦晃领着一群知名话剧艺术家在上海人民大舞台上演《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海内外媒体热情报道:《焦晃再演莎翁名剧 激情四溢续写光荣与梦想》,《28年后,焦晃再演安东尼》……

     莎剧是经典艺术。在中国大陆,经典艺术早已和“经济效益”分道扬镳。在大众多都迷恋流行色的时候,仍有人能沉醉于莎翁名剧,勇敢地张扬经典艺术。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

     215日,有一位观众在微博描述:“我觉得应该让观众知道,今天的《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完成的演出,焦晃老师的眼压偏高,一只眼睛盲区已经达到2/3,王国京老师双腿是缠着绷带上的,女王的随从耿涛老师的父亲刚刚去世,白天举行的追悼会,女王的腿还有伤病。但就是这样,今天的演出依然高质量地完成了,这就是戏魂! 

     就是这样一群艺术家,上演了一台宏大深邃,精致无比,激情四射的莎士比亚名剧。无论是表演、灯光、舞美、还是服装,从普通观众到潘虹、曹可凡这些圈内名人,无不为之叫好。每场演出结束,掌声超过6分钟。

 216日晚上,演出结束后,我去人民大舞台独立化妆间探望焦晃先生。焦晃先生照例收集意见。问我观众有些什么反映。我特意告诉他:80后,音乐剧《燃情上海》的编剧虞璐琳也来看了。虞璐琳说:“这部剧太好了,很宏大,很精致,很棒”。焦晃叹了口气说:“现在的年轻人哪看过什么好戏啊!”

我默然。

       

        二、我突然想起:没看过什么好戏的岂止年轻人。

 

 

中国人到哪去看戏?过去,无论南北,全国遍布戏剧班子。鲁迅小时候就跟着大人摇着乌蓬船去看《社戏》。全国遍布戏剧班子的社会基础,让中国出了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也出了常香玉,严凤英……

后来,编剧的老舍自杀了,黄梅戏功臣严风英也含冤西去了,全国只能看到样板戏,除了样板戏,就只有看满街荒诞的忠字舞,看《从亲密战友到叛国投敌》《从全票当选副市长到滞留美领馆》这样的惊险悬疑大剧。或者看大腕级艺人拿人的生理缺陷取乐,看残疾人在舞台上用脚弹钢琴……

一位大城市长大的70后企业高管对我说:我这辈子从来没进过剧院。

一位演艺明星对我说:我从来没看过莎剧。

一位市委书记对我说:我们化了好几个亿建造了一座很好的剧院,但是,演什么呢?

化好几个亿甚至于几十个亿造剧院的不只几个城市。中国现在可能是全球剧院数量最多的国家,但很多剧院大多时段都在空关。靠观众自发买票的戏剧非常少。政府资助的一些原创戏剧只能上演两三场,在请专家官员看完后获奖后就不再商演,也没法商演。

中国人到哪看好剧好戏?

 

 

三,焦晃先生说,我很希望观众回到剧院。我身体不好,可能演不了那么久……

 

 

这段话是焦晃先生在16日晚上演出结束后谢幕时说的。观众闻之黯然,随之报以热烈的掌声。

焦晃先生此次重新披甲上台,初定演至33日,但是,焦晃先生76岁了,同台出演的娄际成先生79岁,杜冶秋先生80……是人就有头痛脑热,何况高龄老人?因为所有角色都没有B角,只要有一位老人头痛脑热不能坚持上台,此剧便难以续演。

 

 

四、如果焦晃先生这代人演不动了。中国还会有人演出这样精致宏大的剧吗?

 

……

 

五、如果不拿人的生理缺陷取笑,中国人能笑得起来吗?

 

 

中国大众知晓度最高的演出是春晚达人秀……

有人说,现在电视发达,网络发达,不需要进剧院了。他们不知道,电视和网络比中国还要发达的美国,一部音乐剧在同一个剧院可以连续上演三五年……

国家统计局说:截止2011年底,中国人口的50%已经光荣地成为城市人了。

难道城市化仅仅是把农民放到豪宅或者公租房内?

中国人只会欣赏残疾人跳舞,欣赏残疾人用脚弹钢琴吗?如果舞台上的演员不用人的生理缺陷取笑,节目还有笑点吗?中国人还能笑起来吗?

 

 

 

 

 

 

 

附言:本文写完,80后,音乐剧《燃情上海》的编剧虞璐琳来电话,继续激动地谈观赏焦晃莎剧《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的感受。她说:我在美国攻读戏剧多年,我是看过好剧的。美国,英国的好剧我都看过。焦晃先生主演的莎剧绝对是一流的,比我看过的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演出的《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还要好!我还会来看。我要向焦晃先生献花送贺卡。我有很多话要对焦晃先生说……

我之所以特别向焦晃先生提到80后编剧虞璐琳,是因为虞璐琳具有标本意义。1984年,焦晃先生等在长江剧场演出《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连续演出4个月时,虞璐琳可能还没出生。28年过去了,虞璐琳这样的80后仍然爱焦晃,爱莎剧,爱艺术。这便是希望,中国的希望,人类的希望。

艺术之光便是希望之光!

希望之光永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