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正的文明社会是不会存在出生地歧视的

(2009-08-27 11:43:33)
标签:

文明社会

农民工子女

习惯性

上海

杂谈

分类: 人文

      今晨,央视一频道主播喜笑颜开地告诉受众一个好消息:上海的两个区把农民工学校改成政府委办的民办学校,农民工子女上小学可享受和上海市民子女一样的待遇。北京则把一些公办学校改成专供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学校……梢后配播的主播与评论员的对话,更是要求其它省市要象上海这样做。

       其实,上海北京的做法虽较过去城市政府对来自农村人口的子女(我不赞成称“农民工”。工人就是工人,农民工这个称呼本身就包含习惯性歧视)上学完全不付出进了一步,但还是习惯性歧视来自农村的人口。既然政府出钱解决来自农村人口的子女(应称为“城市增容人口”)入学问题,既然政府的公办学校有学位可招生,为什么还要冠以农民工子女学校的称谓?这就是习惯性歧视。

       在美国,任何人的子女都能在离他居住地最近的学校就学。任何人,包括偷渡入境进的美国,没有合法身份的人。只要就近,只要学校有学位,任何人的子女来入学,学校就接受他为学生,不会另称呼为偷渡者子女或其它。一样的免费,一样的享受免费午餐。

       在中国,可能大家已经习惯于歧视别人和接受别人歧视。文明在进步。从制度安排到日常称谓,真正的文明社会是不会存在这种出生地歧视的。全社会应当为此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