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二中精英们
张亚平
七八十年代的临西二中
,虽经文革的冲洗礼,但他无论从学校的设施,还是师资力量;无论是教研活动、教学质量,还是师生的文体文化生活,在全县都是一流的。依旧是小学毕业生非常向往的理想学校。40多年过去了,现在回忆起那时的临西二中仍然让人激动、兴奋、骄傲,庆幸自己也是一个二中人。同时更加怀念那些为之耕耘,把自己的美好青春奉献给二中教育事业的教学精英们,他们虽然有的去世,有的离开二中多年,但他们为了二中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至今难忘。
一、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政教处主任郭登禹
郭主任今年可能90多岁了,他是石家庄栾城县人,50年代就在二中工作,曾一度被陷害入狱,平反后继续回二中工作,退休前任二中政教主任。他一米八的个子,大大的眼睛,白白的脸庞,有一颗不老的童心。每当他遇见老师的孩子,总要亲一亲、抱一抱。做个飞机、拔个萝卜,让喊声爷爷给个小奖励,在孩子们眼里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在师生眼里他是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好主任。
我和郭主任在政教处工作,他经常告诫我们:后进生的思想具有反复性,对他们的教育要有耐心;对学生的行为管理,要心勤、嘴勤、腿勤。他除一日三餐外,每天都扎在学校,处理政教处的日常工作。早晨天不亮就进学校,打起床铃前已出现在男生宿舍,催起床,查上操,处理违纪学生。夏季查午休,晚上查就寝,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每天如此。特别是学生上课有下雨时,他都想到学生是否关了宿舍门窗,学生有没有晒被子等。学生放假回家,还要查检学生宿舍门窗是否锁好。冬天大雪封校,早晨他第一个起床从家属院扫到学校院内,组织学生扫雪,给上课的老师打扫通道,他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
郭主任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那个学生有了病,那个学生没钱打饭,那个学生回家没自行车等等,郭主任只要知道,他都热心帮助解决;礼拜天学生回家,自行车没气,成群的学生花钱借教场村民的气管打气,郭主任申请,学校买了几十把汽管,每次学生放学,他就等候在学生车棚旁,和政教处老师一同帮学生打汽,直到最后一个学生离校。
他对违纪学生非常严厉,只要违纪生遇到郭主任从没躲过郭主任的批评教育。有时对特别捣蛋的学生,急眼了还打两下,但问他们恨不恨郭主任,他们都说不恨,他是一个好老头。
二、优秀物理实验室管理员王立宁老师
王立宁老师,河北唐山人,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71年调入临西二中工作。当时她的眼睛就很不好,不能看书写字,82年学校领导为照顾她让她做物理实验室管理员。
那时省教育局每年要给省重点中学免费送一批理化仪器。文革后二中没有物理实验室管理员,上千件新旧物理仪器零乱地堆放在一座非常简陋的教室里。王老师上岗后,面对一堆陌生的物理仪器,她一件一件地擦洗认识,一件一件地对号入座,一件一件地归纳分类,一件一件地登记上册,她搬上搬下,搬里搬外。每个仪器,进柜上架,杂乱无章的工作,强大的劳动强度,累的她多次眼病加重,眼睛肿的像水铃铛,睁都睁不开,看不清东西。回家后,爱人周少华为能让她多休息,一人包揽了全部家务,并学会了针线活。
王老师不但工作认真,还学习意识超前,她没把工作内容停留在单纯的实验室管理上。工作之余她学习很多有关实验方面的业务书籍,如:实验室卫生及仪器保管员的要求、物理实验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以及物理实验专业知识等。她力求会熟练操作每一个实验。每次学生上实验课,她都要亲自做一遍,实验成功后,才放心把仪器交给物理老师,再给学生做;下实验课后,她又惦记着让学生把仪器送回、放好、登记,然后逐个检查仪器是否够数,是否完好无损。最后一件件刷涤上架,准备下一次实验。对损坏的仪器,尝试自己维修。当时二中有几十个班,每天四五个实验,有时实验不顺利,要反复几次,所以,晚上经常看到她在实验室忙碌的身影。我与王老师是同事又是好友,当时对她的做法不很理解,认为领导没要求,自己也不是任课老师,为什么自己多做这么多不该做的工作。王老师告诉我,一个好管理员,不是只开关实验室门,保管好仪器,打扫好卫生就算完成任务,还要精通原理学会操作。
她调走前对我说:这个工作可是个良心买卖,有的仪器一件就值几百元,有的上千元,如果自己一粗心,一做老好人,万元的东西就神不知鬼不觉得从我的手中流走了,这一点我对得住二中。王立宁老师是一个优秀的实验管理员,她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充当着上课老师的绿叶,她是我心目中最敬佩的老师。
三、甘于奉献的“编外”高级电工祁庆善老师
祁庆善老师是北京人,大学毕业,后调入临西二中任高中物理教师。他衣着简朴,为人和善,说话总是笑眯眯的。没有一点大城市人的张扬,也没有名牌大学毕业的傲气。
他工作踏实,上课认真,做事不浮躁不油滑,不但人品好,上课好,还教以致用,他精通很多电器,会维修电视机、录音机等家电,还乐于助人,只要有求于他,他从不怕麻烦,有求必应,从不拒绝。
八十年代,学校经常组织知识竞赛,汇演时,学校没有抢答器,只凭学生举手示意,老师主观判断看谁先举手。祁老师主动在业余时间研究发明临西县第一个知识竞赛抢答器,并在县正式比赛时派上用场,为二中大增光彩。
祁老师为人谦逊,不论学校让他干什么事,他都不以老师自居。那些年学校经常停电,就买了一台发电机,发电时电工操作不熟练,每次摆弄一晌,还发不出电来,大家都知道祁老师懂得多,脾气好,就找祁老师帮忙,这样一来二去每次学校停电了,总少不了祁老师来帮忙,从此祁老师除了上课,就名不正言不顺,地成了二中的发电工。物理老师当电工也至今在二中传为佳话。
他的任劳任怨,为人谦和,不怕劳苦,助人为乐,甘愿奉献的精神,也时刻启迪人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老师的思考。
四、二中的三大体育名师:万道光、王兴毅、姜梦春老师
提起万道光、王兴毅、姜梦春三位体育老师,七、八十年代以前的二中学生,无人不晓他们年轻时活跃在二中体育事业上的风采。
万道光老师,个子不高,瘦瘦的,可能是经常室外活动的原因,黑黝黝的皮肤,眼睛很有神,讲起话来,声音不算高,很洪亮。他擅长篮球,听说他篮球理论很强。72年我在二中上高中时,他是我们班的体育老师,当时学校师生的文体生活很活跃,学校有男女两支篮球队,万老师是这两支队伍的总教练。万老师上课严谨、认真,对学生要求很严,冬天只要他带操或上体育课,男生不许带帽子,女生不准带围巾,任何人不许带手套是他的严格规定。更不用说对他手下的队员了。冬天无论天寒地冻,篮球队员天不亮就要起床跑步了。夏日烈日当头,队员汗流浃背,一个动作要练几十次,直到熟练掌握要领,那时他带出的队员个个基本功扎实,带出的队员每次出去邢台市比赛,男女队员基本上都是第一,有时还取得几连冠。那时的二中男女篮球队闻名周围的县市。
姜梦春老师是文革前的学校体育教师,70年代就调出临西二中,现在山东省聊城地区党校退休。我小时候就听说他体育很厉害,田赛跳远曾参加过国家级的比赛。我在二中上学时在校运动会上曾看到过他的表演赛,引起学生的阵阵掌声或欢呼声,他在二中工作时间不算很长,却给当时学校的师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王兴毅老师是在二中当副校长时调到临清一中的,现已退休。他一米八的个子,笔直的腰板,正能量十足,他讲起课来声音不高,一板一眼,带有军人的威严。当时在校生有三千多名,只要他带操,站在主席台上,一声稍息、立正,全体师生鸦雀无声;一声齐步走,1、2、1,以一班为单位步调一致,整齐划一。上操中间没有学生掉队。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个学生。
(张亚平:原二中团委书记,现已退休,现住临西县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