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成了临西二中的一名学生
邓连潮
在中考分数尚未下达的当前,社会上各色人等关注着中考,街头巷尾议论着中考,孩子到什么地方上高中,成了社会热点问题。在人们的选择中,在人们的议论中,我的记忆大门被打开了,我的心儿又回到了27年前——
那是1984年我初中毕业前夕,三三两两的同学都在商量着中考及其人生转折的重大问题。当时小中专还非常吃香,有些人为了考上小中专,就在初三复课搞起了阵地战,我所在的班里大半都是复课生。这些复课生把我们这些应届生挤压得喘不过气来,几乎都失去了学习信心,1984年的小中专预选名额全部被他们占去。有鉴于此,摆在我们面前的无非是上高中、初三复课或走上社会三条出路。我和李庄的崔德平放弃了初三复课这条路,决定要么上高中要么当兵去。无论如何也要杀出一条血路,跳出农门,改变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上那所高中呢?临西一中离家近,临西二中虽然离家远,但是是省重点,声望远高于临西一中。开始我们都想报考临西一中,临时班主任张书奎老师劝我们报考临西二中,万一考不上,还有临西一中接着,不至于走投无路。于是我们又都报考了临西二中,第二志愿是临西一中。开始学校里还说集体报名,后来索性让我们自己到临西二中报名。临西二中离家七、八十华里,此前我最远就是到过离家十里的下堡寺。而且当时无论经济条件还是交通条件都打不到坐车报名的条件,我们只能骑自行车去。
1984年6月8号,永远难忘的日子。那天一大早我怀揣着母亲从邻居家借来的报名费及零花钱,腰挎着装有馒头和咸鸡蛋的书包,带着向往和新奇地骑车前去临西二中报名。在下堡寺棉花加工厂与崔德平会和后,向东骑。过了大刘庄,我们在前闫崔德平姐姐家拐了一个弯,并用过早餐,而后继续向二中前行。大概在九点多,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当时负责报名的是杜美茹老师和韩立孝主任。我们非常顺利地报了名,由于太激动,我出门时把书包都忘记在那儿了,是杜老师追出来还给了我。
报名之后就是紧张的备战中考最后冲刺了,当时正好是麦收时节,凡是不参加中考的一律提前毕业回家了,初一、初二的学生也都放假了,老师也是该谁谁来,甚至不来,诺大的校园就剩下了我们十几个学生了。然而从6月9号到18号这10天里,我们都拼命地复习着各科知识,特别是史地政,我们起早睡晚地或在大堤上、或在校园,或在教室背诵。方向明、斗志强,在这特殊时刻,我们都放开了手脚,甩开膀子无拘无束地学习着、生活着,成为我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
1984年6月20号下午,我满怀着无比激动和向往的心情赶往临西二中参加中考,作为考生我们被安排在27寝室。崔德平的亲戚和我们的老乡张景兴(现临西一中教师张靖)在16寝室,我们在考试之余有时到他们那儿串门,并写诗赋词,一时“小诗人”的声誉鹊起。当然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校园歌曲《小路》,清新明快,催人奋起!傍晚我们还到卫运河大堤上饱览对岸的大好风光,有着种种传说的宝塔,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都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想,只是苦于参加中考,无缘过河云游临清。1984年6月21号上午9点我开始语文考试,由于太迫切造成的激动,我接到试卷后曾有几秒钟的眩晕。记得第一道题是区别生字词,其中有“炙、灸’”这么一组,还有一道默写《杜少府之任蜀州》及其一道给出繁体字写出规范字的题目,其中的“书’”我想了一下才写出来,至今记得,作文是什么想不起来了,总体上感觉答得得心应手。其后又陆续进行了其他科目考试,6月23号中午圆满结束。当时刚下过雨,从河西到临西二中都还是土路,泥泞不堪,而崔德平的自行车又坏了,我们非常狼狈地跋涉在大堤上,最后辗转找到修理自行车的。然后在河西买了碗豆腐脑,才慢慢回家。
带着担忧和希望,我在1984年6月27号上午赶往临西二中看榜,刚过童村就碰到了看榜回来的崔德平,他兴奋地告诉我:我们都考上了。6月29号上午8点加试体育,她正准备给我报喜去云云。我们扶着自行车站在邯临路上兴奋地交谈着,大有一举成名天下知之感!因为路途遥远,那天我在凌晨两点多就黑灯瞎火、穿村过寨地奔扑临西二中参加体育加试。一路上车灯直照的眼睛睁不开,每人不自觉地放慢速度,本能地靠到路边,灯光与车流呼啸而过,我的心儿也提到了嗓子眼上了。五、六点钟我终于来到了临西二中,依次参加了立定跳远、50米跑,引体向上等体育项目测试及其视力之类的体检。说实在的,跑跳这类的活动我成绩都不理想,引体向上更是不行,当然崔德平比我强多了,当时我心就凉了,担心临西二中是否录取我。
加试完体育后,我又两次到临西二中看榜,第二次看榜,看到我在备取生之列,我问了一下二中的老师备取生是什么意思,而后蔫蔫地踏上归程。回到邵庄外祖母家拐了一个弯,外祖父母及其在场的父母都关切问我情况,他们同我一样担忧,临西二中会不会录取我!1984年农历6月18日,这一改变命运的一天,真是刻骨铭心!我从王八郎寨看会回来,看到桌子上有一封信,竟然是我的录取通知书,我终于考上了临西二中,稍后我又收到了崔德平的录取通知书,我亲自给他家送去,受到了热烈欢迎,多年后他们还对我的这次来访念念不忘。
1984年8月28号上午,我前去报到,终于成了临西二中的一名高中生了!
(邓连潮:临西四中教务主任。此文写于2011年)
加载中,请稍候......